本报讯(记者 卢晓飞)金秋时节,走进婺城区白龙桥镇吴洪生家庭农场,连绵的柚林郁郁葱葱,树上的文旦压弯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果香。数十名工人正在林间忙碌地采摘、分拣、装箱,一箱箱文旦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今天刚发走160多箱,今年连青海的订单都有了!”农场主吴洪生难掩喜悦之情。今年农场70余亩文旦预计总产量达八万斤,从10月中旬开始采摘,将持续到11月初,目前全国除了西藏外均有发货。
谈起“国月文旦”,吴洪生如数家珍。1995年,原本从事园林工作的他意识到单一经营的风险,便在白龙桥镇承包荒地,开始了文旦种植之路。“当时对文旦种植一窍不通,完全是从头开始摸索。”吴洪生坦言。
为了培育出优质品种,他和家人先后从台州玉环、衢州、福建等地引种,经过无数次授粉、嫁接试验,最终培育出口感细腻、甜度适中的“国月文旦”。“一开始种出来的柚子偏酸,市场不接受。经过多年改良,现在我们的柚子清甜多汁,回头客特别多。”吴洪生说。
在吴洪生的果园里,一套套现代化的喷灌系统正在作业,大棚内的监控设备实时监测着果树生长情况。“必要的技术投入不仅能保证品质,还能节省人力。”吴洪生介绍,目前果园内绝大多数的文旦都是在大棚内种植的。他在种植过程中坚持使用菜籽饼作为有机肥料。“我们发现使用菜籽饼后,柚子的口感更加香甜。”这项种植技术的创新,让“国月文旦”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口碑。
除了种植技术的创新,吴洪生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从最初的传统销售到微信朋友圈营销,再到拍摄短视频推广,“国月文旦”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现在70亩文旦,靠着各种销售渠道很快就能售罄,根本不愁卖。”吴洪生说。
文旦的畅销也给附近的村民带来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我是附近村的,农闲时来这里帮忙。”正在打包的工人杨健康笑着说。
对于未来,吴洪生有着清晰的规划。他将继续扩大文旦种植规模,计划引进“泰国红宝石”等高端品种。“虽然这个品种产量不高,但是价格非常可观,我这里每斤能够卖到5块钱,每亩能带来三万多元的增收。”吴洪生说,他坚持走特色化种植之路,不盲目跟风,并继续加大科技投入,通过创造就业、传授技术等多种形式,帮助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