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婺城6个项目入选金华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5-10-17 09:08:44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曹静怡

  本报讯(记者 曹静怡)日前,第九批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这批名录共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47项。其中,婺城共有6个项目,涉及传统技艺、民俗两个类别,分别是张大酥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大漆髤饰技艺、金华冷淘制作技艺、金华酸茶制作技艺,以及金华乌饭习俗、金华两头乌年猪习俗。

  传统技艺类

  张大酥传统糕点制作技艺流传于民国初年,至今已有110余年历史。金华糕点制作师傅江桂声遵循药食同源传统,将传统糕点制作技艺与葛洪道家养生理念相结合,推出品质高端的黄精养生糕点,不仅丰富了金华传统糕点的品种,更提升了其养生保健价值,使这一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大漆髤饰技艺是一种以天然生漆为主要饰料的传统工艺,主要用于装饰和保护各种器物。大漆髤饰技艺包括髹涂、描金、填漆、螺钿、金属镶嵌、百宝嵌、金银平脱、堆饰、刻划、锥画、戕金、雕镂、雕漆、剔红、剔彩、堆红、斑漆、平漆、犀皮等。该技艺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主要应用于竹木各类家具、传统建筑木质构建以及金缮、镶嵌类艺术品,起到牢固、美观的作用。此外,该技艺在陶瓷修缮、镶嵌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金华酸茶起源于宋朝,古法技艺随刘氏祖辈迁居传入婺城。如今,金华酸茶基地依托婺城区塔石乡独特的生态环境,每一道工序严格遵循古法,精益求精。酸茶采摘高山野放性生长茶叶为原料,遵循粗放性生长,粗放性管理,回归自然为理念。在包括采茶、晾晒、蒸青、揉捻等初制工序后,进入无氧发酵,茶叶装入毛竹筒,封棕叶,深埋地下10个月,严苛的密封工艺确保菌群自然转化,激发独特的营养价值与风味。经发酵完成后,取出晒干、筛分、拣剔等精制工序,最终形成“越陈越香”的特质。

  金华冷淘制作技艺继承金华民间传承数百年的制作技艺,共分为润米、磨粉、和粉、蒸粉、挤丝、剪切、保温、松丝、晾晒、捆扎包装十个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世代匠人的智慧和经验,是金华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瑰宝。

  民俗类

  金华乌饭习俗主要流传于金华八县市,并集中在婺城区传承,自婺城区琅琊镇水竹蓬村纪念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开始,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由于项目的持续创新发展,近年来,金华乌饭习俗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均有传承,并推出适应时代需求的新产品,深受民众喜爱。

  金华“两头乌”猪又称金华猪,是中国四大名猪之一。金华两头乌年猪习俗始于唐宋农耕社会的物质需求,成于明清宗族文化的礼制规范,兴于当代非遗保护的文化自觉。其历史渊源不仅体现在猪肉分配、祭祀仪轨等表象,更深刻反映了金华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对社会伦理的坚守,以及对地域身份的认同。从民间技艺到一项非遗名录,这项习俗浓缩了千年农耕文明的生存智慧,成为读懂金华乡土社会的一把钥匙。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