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徐乐)10月31日,婺城区召开政务服务“数字虚拟前台”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了该平台的功能定位、服务内容与运行机制,全面揭开了这一数字化便民服务新模式的“神秘面纱”。
事实上,自今年9月起,“数字虚拟前台”已悄然走进婺城群众的生活。截至目前,该系统已覆盖全区超80%的村(社区),让不少居民提前体验到了“家门口办事”的便捷。
琅琊镇泉口村的唐根余就是其中之一。今年60岁的他本想前往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养老保险延缴业务,在村代办员邱晓卿的引导下,通过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数字虚拟前台”完成了全程办理。在登录系统、选择业务部门并视频连线后,唐根余直接向屏幕另一端的工作人员表达了诉求:“我今年60岁了,想要继续交社保……”工作人员随即回应:“您要办养老延缴业务对吗?请把身份证放在高拍仪上……”在视频窗口与村代办员的协同协助下,仅用5分钟,业务便顺利办结。“以前出去办,要转几趟车,没一个上午根本办不完。现在只要5分钟,真的太方便了!”唐根余感慨道。
据了解,“数字虚拟前台”依托基层代办员辅助、视频连线对接与政务2.0平台在线受理,构建起“村社发起—镇区响应—线上办结”的服务闭环。群众只需在村(社)虚拟网点提出办事需求,由代办员辅助发起视频通话,即可与镇或区级窗口人员“面对面”沟通。全程由窗口人员在政务2.0平台操作受理,群众无需动手,真正实现“说话就能办事”。
截至目前,婺城区村级可办事项已从159项增至205项,增幅达29%;服务网点从19个扩展至224个,覆盖全区18个乡镇(街道),形成“全域覆盖、就近办理”的便民服务网络,使政务服务实现“村村通”。特别对于老年群体、山区居民而言,平均办事耗时从原来的3小时大幅压缩至15分钟,最快5分钟即可办结,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自9月试运行以来,政务服务“数字虚拟前台”累计办结事项195例,办理频率与业务类型持续增长,数字化服务效能逐步显现。
“下一步,婺城区将积极探索,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理,全面落实‘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通办’,依托‘虚拟前台’应用平台开发‘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场景,谋划‘虚拟前台’迭代升级,推动政务服务从单一事项办理向多事项串并联协同办理转变,进一步压减办理时长和跑动次数,切实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群众满意感,实现全域范围内同质同源的政务服务资源共享,在极大丰富应用场景的同时有效降低政务成本,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最优的营商软环境。”金华市公安局婺城分局政务服务工作科科长杜啸波表示。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