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记者走进乡厨李枭团队的“大本营”,一家位于道院街上的餐馆。“这里也是我们的‘研发中心’。”李枭介绍道。标准化的冷菜间、整洁的二次更衣室、明亮通透的厨房,真正实现了“明厨亮灶”,还有专门的菜品拍摄器材。这里虽不张扬,却处处透着专业与活力。
“今天做一道新菜‘百花酿羊肚菌’,我们在摆盘、营养和口味上都做了反复调试,准备加入新菜单。”话音刚落,李枭便娴熟地忙碌起来。虾仁化作细腻的虾滑,被填入羊肚菌中;盘底铺上肉末,再将饱满的虾滑羊肚菌与其他菌“种”进肉末……上锅蒸制五分钟,色香味俱全的“百花酿羊肚菌”便热气腾腾地出炉,宛若一幅盘中生长的菌菇,精致而生动。“现在的乡村宴席除了味道要好,摆盘上也越来越讲究了。”李枭说。
39岁的李枭,自2002年从金华实验中学厨师专业毕业后便进入酒店行业。近十年光阴,他将课本知识融入烟火日常,也为日后走上乡厨之路打下基础。一次偶然的乡村宴席帮厨经历,让他感受到乡厨这份事业的温度:“那时我只是个打下手的,除了工钱,主厨还特意给我这个‘新人’包了80元红包,那份心意,至今难忘。”
离开酒店后,李枭曾与朋友合伙从事冷冻食品批发,因工作结识了不少乡厨,心中也萌生尝试的念头。2013年,他在家乡箬阳乡接下第一单乡厨宴席,有十五六桌。“当时真是手忙脚乱,不知从何下手。”他笑着回忆,“但我把在酒店学到的精致摆盘带到乡宴,乡亲们眼前一亮,反响特别好。”正是那一次成功,给了李枭莫大的信心,也为他打开了家乡市场。从此,无论红白喜事,乡亲们总爱找他操办。信任,成了他最坚实的底气。
从箬阳起步,李枭的乡厨事业逐步拓展至整个金华大市,团队日益稳定,如今每年承接的宴席超过2000桌。
生意红火,靠的不仅是手艺,更是那份为人着想的真诚。他常建议东家按需定制菜量,避免铺张;在保证口味的同时,推荐更便于打包的烹饪方式。他说:“比起从前,现在的东家更理性,不再攀比价格,更看重食材本身的品质。”多年来,李枭建立起稳定的供应渠道,海鲜等食材均安排东家当天验货,确保新鲜度。
“酒店与乡厨确实各有不同,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酒店优势融入乡宴场景。”他介绍,团队常在“大本营”中研发新菜与摆盘,让乡村家宴既保留地道风味,又兼具视觉美感。
“未来,乡厨一定是朝着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李枭说。他与团队一直朝这一目标努力。从统一员工服饰、规范餐具配置,到逐步构建自有冷链系统,每一步,都在为乡宴的品质升级积蓄力量。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