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金华传媒记者 孙武斌 胡敏霞)“走遍全国诸多乡村,婺城的人文建设让人眼前一亮。”近日,走进美丽的婺城区安地镇岩头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朱志刚深有感触,这里不仅实现了物质小康,更将人文关怀融入乡村肌理——传统民居保留着原生生活元素,公共空间兼顾实用与美学,村民脸上的惬意笑容,彰显着“有温度、有灵魂”的乡村本色。
11月9日至1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国内顶尖水彩画家齐聚婺城区,参加“视觉婺城”第十季全国水彩画名家走进人文乡村采风展览活动。在岩头村,画家们漫步村中,于小溪畔、古宅旁支起画架,以艺术视角捕捉村落的自然肌理与人文韵味,笔尖流转间定格乡村之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近年来,婺城区坚守“以人为本、文化为魂”的初心,杜绝乡村建设“千村一面”的同质化问题,以传统村落格局保护为根基,通过植入艺术元素、活化老建筑功能、深挖民俗文化内涵,让乡村既承载岁月记忆,更洋溢人文温度。
岩头村的魅力,不只有外在景致,更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该村以视觉生活空间构筑为纽带,推动非遗视觉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引进多个非遗传承项目与艺术项目,10余家文化企业入驻孵化,既积累稳定“自然流量”,更让文艺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化“岩头模式”。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岩头村就吸引了3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有游客来,我们就有收入。”在岩头村经营田园居农家乐的徐荣青、藤彩妹夫妻看着自己的小院,在画家的笔下被描绘得精致而有情趣,开心地跑向自家菜地,拔了十几棵青菜炒了满满一盘给画家们加餐。“欢迎你们多来,我们岩头欢迎大家都来玩。”
“这里的人文乡村不是‘造景’,而是‘造生活’,尊重自然,尊重传统,更好地呈现乡村的‘原汁原味’,这才是我们心目中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美术研究所副教授高冬说。
这样的乡村,在婺城区坚持以“千万工程”为统领,以“文化+乡村振兴”战略为支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不断涌现。琅琊镇泉口村、罗店镇大岭村、雅畈镇汉灶村等一批“环境美、产业兴、文化浓”的示范村,正是该区建设和美乡村的生动注脚。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