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五水共治”看婺城

2014-02-12 09:27:53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姜景芳

  2013年11月28日至29日,中共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了“五水共治”决策,全省上下轰轰烈烈地掀起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行动。而此时,处在浙江中部核心城区的婺城区,已经全面完成了百万市民饮用的源头水整治行动。在初战告捷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响应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再次扛起了“五水共治”的大旗,马不停蹄投入了新战役。婺城区大地由此上演了任务一场比一场艰巨、规模一个比一个强大的治水连环战,堪称婺城治水史上空前的大会战。

  初战“沙金兰”

  走进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尽管初春的严寒逼人,这里依然一派灵秀风光:碧波浩淼、青松苍虬,针叶间一点残雪,晶莹剔透,间或有鸟儿鸣唱着,飞向远方……这样一处静谧的地方,很难想像半年前正经历着一场不见硝烟的“战役”。

  11年难题两个月破解

  两个多月,95家养殖场、49家锯板厂和4家采砂场,5055头畜禽,32347平方米厂房栏舍,最终归入一个数字——100%的完成率。

  这是一组关于“沙金兰”的数据,对应这组数据的,是金华100万市民的生命水源。2013年7月至9月,婺城区全面关停、拆除了上述养殖场、锯板厂和采砂场,彻底解决过去11年来未能破解的难题。

  早在2002年,婺城区沙畈乡黄家田村党支部书记傅大富在金华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关于要求在沙畈乡沙金兰库区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的议案》,受到广泛关注,并被大会确定为“一号议案”。很快,市政府出台《金华市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建设和保护规划》,要求在功能区禁止发展工业、禁止伐木、限养畜禽……因种种原因,山区居民没有实现“整体移民下山,搬迁进镇”的蓝图。为了生存,为了发展经济,当地的畜禽养殖场、锯板厂始终“屹立”不倒,成为一直无法彻底整治的污染源,造成每年超过5000吨的畜禽粪便和生产生活垃圾排放入“沙金兰”。

  治水!治水!金华人的“大水缸”要永葆清冽甘甜,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必须彻底清除污染源。这一次,婺城区委区政府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以铁的手腕予以治理。

  两个月时间里,区委书记陈晓多次前往有关乡镇召开现场推进会,并深入农户家中,听取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区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也纷纷进库区开展现场办公,提供服务解决实际困难,以各种形式帮助农户出谋划策转移产业;相关乡镇党员干部更是日以继夜,走村入户为群众答疑惑、解难题、化矛盾、转思想攻坚……正是靠着这样锲而不舍的韧劲,以及农户对“百万人喝水是大事,必须为水让路”的理解和配合,成就了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

  解决1万人“吃饭”保障100万人“喝水”

  “关了奶牛场,我家7口人你来养!”2013年8月17日,在沙畈乡副乡长戴增荣第15次上门时,店边村梧桐溪边的奶牛养殖户李增根还是这句话。李增根的养殖场没有任何排污设施,养着23头奶牛。也就是说,23头奶牛每天产生的污水都会直排入梧桐溪,进而汇入“沙金兰”。可是,另一方面,李增根上有年迈的双亲,下有一对尚在上学的女儿,中间还有一个弱智的妹妹,一家7口全指着这些奶牛过活。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李增根梗直了脖子——奶牛场一定要办;为了100万人的“大水缸”,戴增荣磨破了嘴皮——奶牛场一定要关。当然,奶牛场关了,农户家的生计不能断!戴增荣努力想为李寻找新的出路,却屡屡受挫。原因很简单,李除了拥有丰富的奶牛养殖经验以外,并没有其他特长或技能,转行比较困难且本人也很抵制。最终,沙畈乡党委,政府出面联系了区农林局、畜牧局,为他寻找到了新的养殖场所——长山乡惠君奶牛养殖小区。以后的生计有了保障,又被乡干部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打动,李增根终于搬迁协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让李增根感动的是,搬迁协议签了,乡干部并没有“完事儿就走人”,反而准备再送了他一份“大礼”。原来,李增根实地查看了养殖小区的环境后,有了扩大养殖规模的打算,但缺乏一定的资金。得知这个情况,乡干部二话不说,立即着手准备相关材料,开始跑部门帮助他申请小额扶贫创业贷款。看着乡干部为自己的事尽心尽力,李增根由衷地感激,也很高兴。他说:“一开始,我以为政府不给我活路了。没想到,坏事变成了好事,我扩大养殖规模有希望了。”

  记者了解到,2012年,沙畈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5600元,与金华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3200元相差甚远。而今,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整治攻坚战打响,这里的农民将被限制畜禽养殖业,禁止发展工业,这无疑砸掉了他们的一个“饭碗”。于是,1万人“吃饭”和100万人“喝水”成了最直接的矛盾。

  为了解除当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婺城区全力以赴做起了引导农民进行产业转型工作。婺城区农林局先后派出专家进驻沙畈,引导农民进行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毛竹、油茶、红豆杉、香榧、水果等种植业,走生态农业之路;及时做好帮扶工作,为有意向搬迁到山外发展的养殖户和锯板加工厂做好产业对接。区委农办积极鼓励山民异地搬迁,到山外创业,实现下山脱贫。婺城区妇联牵头联系,沙畈乡组织了一批已关停猪场的养殖大户,前往庆元县黄田镇考察灰树花产业发展之路;区妇联还表示,今后会在山区经常性举办家政服务培训、来料加工对接,让山区妇女尽快实现产业转型。

  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纷纷对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农民伸出了援手。沙畈乡周辽村的女强人倪海芝提出,让山区妇女姐妹走出大山从事家政服务业。倪海芝2012年在市区成立了海芝家政服务公司,吸引了近百名山区妇女从事家政服务。在沙畈有4500亩茶园的采云间公司,决定今后加大对山区茶园的扩容,以有机茶生产解决更多的农民就业门路。还有从事传媒工作的爱心老板张洋,以高于市场收购价5元/公斤的价格,收购了一家养猪场全部的生猪,只为了“老乡,今后你就不用再为生猪不好销售的事情烦恼了”。

  正是对未来生活有了新的打算、新的梦想,有了捧起新“饭碗”的机会,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农民们才有了告别畜禽养殖业、木材加工业等污染水源的勇气和信心,由此成功化解万人“吃饭”和100万人“喝水”的矛盾。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吴晗晓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