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华贞 刘琳婕 摄影 黄佳慧 袁洪阳 徐帆 实习生 徐豪俊
初冬时节,熟悉的婺城美食纷纷上线,冻米糖、年糕、金华毛坦……这些传统美味总能唤醒味蕾记忆,为寒冷天气注入一抹温暖的烟火气。
冻米糖
近日,记者走进婺城区长山乡的章式冻米糖作坊,婺城冻米糖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章卫星与其儿子正在制作冻米糖,一股浓郁的芝麻香与糖香扑鼻而来。
“做冻米糖是个细致活,每一步都不能马虎。”章卫星一边忙碌,一边介绍。待糖稀火候足了,他们将准备好的年糕条迅速倒入锅中,趁着热度搅拌均匀。然后,倒进事先准备好的定型框内,快速用手或糖板将其铺满整个框,再用专制的擀面杖来回碾压,将米糖擀实压紧成四方形。等到半热不冷,卸去定型框,用刀将其切成长方形的大块。不一会儿,香甜酥脆的冻米糖便做好了。
章卫星与冻米糖的缘分,源自19岁那年逛展会时,被熬糖的一幕吸引,从此开启了长达40多年的制糖生涯。2018年,“章式冻米糖”被列入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岁月悠悠,甜蜜传承。现在,章卫星与儿子一起坚守着那一方小小的灶台,守护着冻米糖制作技艺。
“我们的原材料全部是自己加工的。”章卫星说。章氏冻米糖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在于他始终坚持传统手艺制作,严把原料关。正是这种对品质的执着追求,章氏冻米糖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众多食客购买。“这些年在老客的不断‘安利’下,名气已经传遍了全国,今年还收到了海外订单。”章卫星的儿媳羊美芳说,每年的中秋节至来年的清明节前后,是他们最忙碌的时节,一天最多能做400斤冻米糖,每天都能一售而空。
年糕
冬日的清晨,位于婺城区雅畈镇的方高食品加工坊内已是热火朝天,婺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方根木一大早便和工人们开始制作年糕。淘米、磨粉、拌粉,再由机器“造粒”,热气腾腾的年糕源源不断地挤出。顷刻间,一股浓郁而清甜的米香味飘散开。
方根木制作年糕二十余年。2019年,他的金华年糕技艺被列入婺城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方根木介绍,现在所使用的年糕制作机器经过改良后,能够提升蒸汽的利用率,让年糕更加容易蒸熟。此外,他家年糕的制作流程也和其他家略有不同,粳米无需浸泡数日,只需进行短暂的淘洗便可制作,不仅保留了米的香味,吃起来也更加有韧性。
“制作年糕的配料也很讲究,糯一点还是有嚼劲一点要按顾客的喜好进行调配。”方根木说,“我们家的年糕有原味、玉米味、南瓜味、抹茶味、观音叶味等多种口味。”
由于年糕口感好、价格合理,广受顾客的喜爱,方高食品加工坊的订单量目前不断增加。除了线下销售外,方根木还积极探索线上渠道。目前,线上平台已累计吸引超过3000名顾客,仅在最近一周,已有近200位顾客下单。“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这份来自江南的独特风味。”方根木表示,接下来,他计划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不断探索年糕的新口味、新吃法,让婺城年糕成为更多人心中的“家乡味道”。
金华毛坦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金华传统美食毛坦迎来了最佳制作时节。连日来,“糖古糕点”制作非遗传承人曹春蕊正忙碌地炸制毛坦。
“炸毛坦是一个讲究活,油温控制非常关键。”曹春蕊介绍,将阴干的毛坦胚依次倒入三口油温不同的油锅,不停地翻动搅拌,毛坦胚膨胀成金黄色、椭圆形的毛坦球。炸好的毛坦浸泡在香甜的红糖汁中,再撒上一层白芝麻,咬一口,唇齿留香。
“标准上品的毛坦外部会呈现出金黄色泽,内部结构如同丝瓜络般细腻。”曹春蕊掰开一块毛坦展示。
毛坦的正宗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初期胚体的制备是否精细考究。“首先要看原料,正宗的毛坦胚主要采用当地特产的糯米和白芽毛芋。”曹春蕊说,为此他们还特地与专门种植白芽毛芋的农户长期合作。其次要看天气。秋冬季是制作毛坦的理想时节,在气温低于10℃且无雨的情况下,利用自然条件阴干100多天,直至达到类似石头般的硬度才算是合格毛坦。
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5月是毛坦的主要销售期。目前,曹春蕊的店铺主要采取线上销售模式,占总销售额的约三分之二。面对未来,曹春蕊有着清晰的规划和美好的愿景。“我希望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