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为了永葆金华“大水缸”的清澈甘甜

2014-02-13 09:24:58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李英 章一平文/摄

  合力攻坚:水环境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自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沙畈乡、琅琊镇及农林等相关部门迅速行动,不分昼夜地走村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正是由于对整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做群众工作的细致到位,半个月就100%完成了144家养殖场、锯板厂的关停协议签订工作,也让不少养殖户真正明白了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

  琅琊镇干部分组进村入户上门“总动员”,“冲锋”在一线,发扬“螺丝钉”精神,短短12天时间便完成6家畜禽养殖户、27家锯板厂关闭、关停协议签订,并开展了拆除工作,截至8月31日,已拆除畜禽养殖户6家、锯板厂27家,全面完成了各项整治任务。

  琅琊镇纪委书记、锯板厂关停处理小组组长金秋权从8月8日开始已经连续工作了二十多天。整治工作刚开始时,他带着工作组成员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签协议,紧接着又组织人员对签订协议的锯板厂房进行拆除。为了解开业主的心结,打消他们的疑虑,金秋权以拉家常的方式和他们聊天,将心比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诚交心交谈,换来了业主的理解。真心付出终于赢得了村民的支持,24家锯板厂终于按期全部拆除。

  沙畈水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之初,沙畈乡副乡长、畜牧关停小组组长戴增荣到店边村奶牛养殖户李增根家做工作。当戴增荣前几次上门时,李增根给他的只有一句话:“要关可以,我家7个人你给我们养。”但戴增荣并没有灰心,一方面继续耐心做思想工作,了解李增根的需求,另一方面帮忙联系了邻近的长山乡一个大型的奶牛基地——倪慧君牧场,对方答应免费提供最好的牛舍给李增根养牛,所产牛奶按市场价统一收购。另经协调,李增根的两个孩子也可以去那边就近入学。8月20日中午,李增根郑重地在搬迁协议上签上名字。

  9月18日一大早,戴增荣就来到李增根家帮助他搬迁奶牛。随着李增根的23头奶牛搬迁完毕,该乡顺利完成了89家养殖场关停搬迁。

  作为畜禽养殖场、锯板厂整治的牵头单位,区农林局集中精力、全力以赴配合乡镇做好各项相关工作。局领导和相关干部连续下乡蹲点,有时一天之内要把两个山区乡镇十多个村轮流跑一圈,不仅送政策送服务,而且帮忙联系养殖场地、木材经营场地,带着生猪贩销经纪人上门洽谈收购,事无巨细样样都干。

  与此同时,沙畈乡、琅琊镇两地干部不等不靠、不分昼夜,几乎每天都集中进村入户,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说明政策,并竭力为其解决后顾之忧,甚至还要跑到外地去联系养殖场、锯板厂业主,经常忙到半夜才能回家

  截至9月底,经过连续两个多月夜以继日的奋战,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内的95家养殖场、49家锯板厂和4家采砂场全部实现关停或搬迁,共处置畜禽5055头,拆除厂房栏舍共计32347平方米,完成率均为100%,金华“大水缸”污染面源得到全面清理。

  积极引导:开展产业转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个多月来,沙畈、琅琊人历经艰难抉择,与产值数亿元、足以让许多山乡人脱贫致富的规模养殖、木材加工、采砂这三个产业忍痛说再见。山乡人二三十年发展起来几条增收渠道宣告终结。

  一条路走到了头,就必须寻找另外的出路。而“寻路”这两个字,对沙畈、琅琊两乡镇人来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沉重和紧迫。

  因为,自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后,功能区内限制发展畜禽业、禁止发展工业,在此情况下,沙畈人也忙于产业的转型,他们在丢掉养殖“饭碗”之后,将重新捧起生态种植业和来料加工业的“饭碗”。

   “避免禁而不绝,关键在于解决好这万余人的饭碗问题。”婺城区委书记陈晓说,要帮助沙畈人产业转型才能彻底解决治水难题。

  沙畈、琅琊人在政府的帮扶下,纷纷走上了转产转业之路。

  在整治工作中,区主要领导深入库区听民意办实事,区委书记陈晓在一个月时间内三次前往有关乡镇召开现场推进会,全力推进整治,并深入农户家中,听取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区主要领导的表率带动下,区有关各部门负责人纷纷进库区开展现场办公,提供服务解决实际困难,以各种形式帮助农户出谋划策进行产业转型。

  前段时间,沙畈乡高儒村村民李来宾显得格外忙碌,他不仅要到外面寻找收猪户,卖掉自己家里的300多头猪,还要申请注册家庭农场的营业执照。作为村里最大的养殖户,李来宾在乡干部最初上门做宣传发动的时候,就表示愿意拆除养殖场,还水源一份清洁,“为了保护家乡的水资源,关停猪场是义不容辞的。”

   “拆掉猪场,我损失将近20万。”李来宾坦言,自己前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建造养殖场,拆除后会给自己带来不小的损失。然而,在看到市、区、乡领导到自己的养殖场实地调研,并鼓励自己转产转业时,李来宾很是感动,这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拆除养殖场,实现产业转移的决心。

  9月15日,李来宾主动拆除了自家940平方米的猪圈。

  10月10日上午,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李来宾在原先自家养猪场门前挂上家庭农场的牌子,新建了660平方米的立体式钢架大棚,主要从事盆景苗木品种培育。

  为了百万金华人的“大水缸”永葆清澈甘甜,沙畈乡库区百姓作出了自己的奉献。但是,农民养殖场关停、拆除后,家禽家畜的销售,以及他们今后的生活来源成了问题。一些养殖户因为没有技术、身体不好、照顾家中老人等种种原因没有出去工作。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只能在村里种点蔬菜、养些家禽家畜增收。

  为了引导农民进行产业转型,婺城区农林局先后派出专家进驻沙畈,帮助农民走生态农业之路。沙畈拥有丰富的农林土特产,笋干、茶叶、土蜂蜜等都是天然绿色农产品。区农林局及时做好帮扶工作,为有意向搬迁到山外发展的养殖户和锯板加工厂做好产业对接,目前,山区有17户农民有外迁创业设想,现在已有10户顺利实现了异地搬迁创业。而李增根已经在邻近乡镇建起了更大规模的奶牛养殖场。

  同时,引导农民进行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毛竹、油茶、红豆杉、香榧、水果等种植业,加大对发展农林产业的农户的产业扶持力度。采云间公司原在沙畈有4500亩茶园,每年可吸引大批山民进茶园就业,今后该公司将加大对山区茶园的扩容,以有机茶生产解决更多的农民就业门路。区委农办也积极鼓励山民异地搬迁,到山外创业,实现下山脱贫。

  “只要有想法,敢去做,梦想总会实现。”9月12日,当婺城区妇联、区来料加工商会带领的12名来料加工经纪人,来到沙畈乡赛畈村村民范芳平设在金东的干花加工基地时,范芳平深有感触地对各位经纪人说。这次,婺城区妇联召集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以及莘畈水库水源保护区域内的来料加工户到义乌、金东等地进行业务对接,目的就是让水源保护区域内的农民寻求新的发展之路,尽快实现产业转型。

  沙畈乡周辽村的女强人倪海芝前年在市区成立了海芝家政服务公司,帮助近百名山区妇女姐妹走出去,从事家政服务业。刚刚拆了猪圈的村民李秀明,正在筹划做来料加工经纪人,发动在家的妇女、老人一起赚点加工费……

  婺城区妇联也表示,今后要在山区经常性举办家政服务培训、来料加工对接,让山区妇女尽快实现产业转型。

  为了脱贫致富,也为了更好地守护这源头活水,婺城已经行动起来,千方百计寻求库区百姓脱贫致富的路径。

  这是在市、区政府部门充满温情的关爱下,库区百姓经历阵痛之后的重新出发。婺城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呼吁:每一个喝着沙畈水的市民都应该行动起来,采取各种方式反哺库区,扶助他们转产转业。

  彻底整治:用长效机制根治沙金兰水源污染

  下一步,婺城区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落实相关职能部门强化后续监管,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整治工作不反弹。并进一步做好《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建设和保护规划》各项工作的落实,从切实做好功能区面源污染治理、实施生态建设项目、发展生产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加大下山脱贫力度等方面努力。

  同时,进一步深入研究西南山区群众增收致富问题,积极引导山区农民开展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来料加工、生态农业等高效、无污染产业,并在技术培训、项目包装上予以支持,特别是要一对一地做好被拆迁户的跟踪服务工作,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将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建设得更好,让优质水源源不绝,惠泽金华人民。

  在这场整治之中,婺城区政府和沙畈乡为村民们理了5条出路:做大来料加工、从事生态农林产业、学习技能下山谋职、异地办养殖场或加工厂,还有下山移民。金华市政府也正在制定新一轮的生态补偿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准备加大补偿力度以及普惠程度,比如帮助村民缴纳合作医疗保险,提高养老保险金的数额等。力求护好饮用水水源,着眼更远的明天,为子孙后代留下好水。

  自开展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水环境整治工作以来,婺城区委、区政府以及沙畈乡党委、政府在做好养殖场拆除工作同时,还积极做好养殖户转产转业服务。一方面,开展转产转业调查,充分尊重养殖户意愿,对养殖户退养转产和转移就业进行分类指导;另一方面,突出典型示范,鼓励养殖户向来料加工、生态农业、苗木种植等高效、无污染的产业转移,推动养殖户整体转型。

  当然,水源保护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它不仅需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更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全区上下都必须树立爱护、关心、支持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保护的观念,牢固树立水源保护的意识,关注水源地环境安全,打击水源地的环境违法行为,维护好自身的环境权益。

  陈晓说,前一阶段,我区在沙金兰生态功能涵养区水资源整治专项行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只是一个新起点。如何深入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促进金华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是全区各级党委政府目前需要深入考量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陈晓说,在整治的同时,各级各部门更要把生态涵养区百姓的脱贫致富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政策、服务保障,积极引导山区百姓开展产业转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在技术培训、项目包装、土地复垦等方面予以支持,主动帮助养殖户做好畜禽处理、联系开辟新的致富途径,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要强化后续监管,注重长效管理,确保整治工作不反弹,向全市百姓上交一份满意答卷。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吴晗晓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