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畈乡中心小学位于金华市婺城区沙畈乡周村,距离金华城区约45公里,是婺城区的一所山区学校。学校建于1944年,现有班级6个,学生138人,教师18名,校园占地面积20余亩,建筑面积有5000多平方米。学校配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如科学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室、会议室等,学校先后获得浙江省Ⅱ类标准化学校、金华市示范性学校、金华市绿色学校,婺城区文明单位,婺城区五好关工委,婺城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婺城区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沙畈小学在婺城区委、区政府指导下,在区教育局的直接带领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一切”为主线,务实求新谋发展,脚踏实地为教育,因地制宜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教育品牌,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学品质,使在校学生真正享受到无分别化的优质教育。
乒乓立校扬校威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集健身、竞技、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经常参加乒乓球运动的人,能够增强上肢、下肢、腰部、腹部、胸部和背部肌肉群的力量,也可有效地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还可以培养人的机智、灵活、勇敢、果断、顽强等优良品质和拼搏进取精神。”问起沙畈小学为何要以乒乓球作为本校的特色教育,学校特色教育负责人、校长吕伟忠对国球乒乓球运动这样高度的评价。
自2014年9月份,沙畈小学将乒乓球作为特色体育项目大力推广,到目前为止,乒乓球运动已经成为全校学生的一项普及运动。之所以选择乒乓球作为沙畈小学的特色运动,吕伟忠有他现实的考虑。沙畈小学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山区小学,四面环山,距市区较远,学生人数较少,而且大多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生活比较困难。乒乓球这项运动本身的属性也注定了它与沙畈的学生有难解的情缘,乒乓球比较简单,只需一拍一球,花费较少,受场地限制少,轻巧易携带。最让吕伟忠吃下“定心丸”的是他有“制胜法宝”。现任学校乒乓球队主教练和乒乓球社团负责人的江攀老师是学校2014年新进的一名数学老师,从小学到高中,他就一直在校队进行学习,到高中又到俱乐部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成为了一名专业的乒乓球队员。在杭师大学习期间,他任学校乒乓球队队长, 2013年就曾参加高校乒乓球联赛获得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校外,他又先后在杭州白鹿游泳中心、科宁俱乐部等地担任乒乓球教练,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战经验,是一名非常专业的乒乓球教练。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沙畈小学敲定项目之后,就紧锣密鼓地制定《乒乓球特色教育组织管理机构》《乒乓球特色学校管理制度》、授课计划、进度表,同时开设乒乓球社团,号召全校学生进行自主报名。由于学生基础差,年级分散,江攀老师又以“传帮带”的形式,另外发展了两名教师协助教学。从简单的握拍基本准备姿势,移动步法、单步、跨步等步法到正手发左侧上旋球、左推右攻、发正手急球等高难度的动作,从最初的乒乓球球性的熟悉到掌握乒乓球发球、接发球的基本打法以及基本的比赛规则。江攀老师都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按步骤,分年龄,多层次教学,利用课余时间,饭后休息时间把自己所掌握的本领倾囊相授。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训练,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基本的技巧和步伐。2015年新学期,学校把体育课从去年下半学期的每周一节,增加到每周两节。考虑到乒乓球运动是一个全身心的运动,江攀老师还加训了跑步、跳绳、俯卧撑等耐力运动,提高了学生呼吸系统摄取氧、心血管系统输送氧、组织器官利用氧的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的灵敏度与耐力,磨炼学生的意志。根据不同年级的身体发育情况以及平时训练情况,学校进一步完善乒乓球社团的管理制度,增设校乒乓球队,从每个年级选拔出兴趣浓厚、技法较娴熟的四男四女进入校队,建立乒乓球梯队管理制度,对一、二、三低年级的学生主要进行基本的姿势和颠球练习,将年龄较大的六年级学生作为陪练,着重对四、五两个年级的队员严格按照比赛规则与要求,进行高强度练习,校队骨干成员每天进行早饭前、大课间、午间、晚饭后、晚睡前五次训练。
为了掀起校园乒乓运动的新高潮,形成人人运动、人人参与、生机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去年12月11日,学校开展了全校性的颠球比赛,比赛决出了六名颠球王。按照计划,今年5月初,学校将举行以“运动挥洒激情,乒乓绽放梦想”为主题,以“乒乓有形,快乐无限”为口号的全校学生参与的第一届乒乓节。乒乓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静态的乒乓名将、乒乓历史、乒乓赛事以及乒乓小知识的知识竞赛,也有按照年级,分成颠球、托球、对墙打以及对抗赛的动态比赛,届时对抗赛中将决出男女各六名优秀选手,学校再结合平时训练情况,择优选拔参加5月中旬婺城区举办的中小学乒乓球比赛。
目前,学校已经有两个室内乒乓球教室,四张乒乓球桌。在学校的后面,还有一个露天的乒乓球训练场地,旁边的墙上,用巨型喷绘写下了乒乓球的作用、基本功、国球的精神内涵、乒乓球名将等知识内容。由于室内乒乓球桌只有四张,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下雨天室外的乒乓球场无法使用。下一步,学校计划把教学楼后面600平方米的地方盖上钢棚,建一个移动的室内运动场,增加十张乒乓球桌,让学生可以不受天气影响,安心练球。
兴趣社团激活力
除了全校性的乒乓球运动,2015年新学期开始后,学校规定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开设一个兴趣社团,每周三的第三节课及活动课为社团活动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报名,让每一个学生除了会打乒乓球之外,还有另外一门特长。
在余燕飞老师看来,折纸社团的开设益处多多。折纸是美工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益智健脑的手工活动,它是以生活中的各种器物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手法,通过对纸张的手工折叠、剪纸等操作进行摹似塑造,使之再现生活。它变化多样,饶有风趣,孩子们通过折折、玩玩、说说等一系列活动,把各种抽象的概念和方法,贯穿于具体形象的操作之中,这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好动、爱试探、爱模仿的心理要求,也使孩子们的观察、注意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倍受学生喜爱。另外,折纸还可以使学生学会几何形体的名称,并懂得基础的计算、目测知识,更主要的还可以通过折纸这一媒体来了解中国古老文化,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和教育。根据本学期十五周的教学时间,余燕飞老师把教学计划安排得满满当当,折五角星、狐狸、花篮、衣服、裤子等,每次上课都有新花样,学生都有新收获。
相对于折纸社团,蔡志峰老师带领下的开心农场社团就更接地气,更加具有乡土气息。学校教学楼南侧有一块荒着的空地,蔡志峰老师考虑到学生虽然都生活在农村,但是真正自己动手种植蔬菜的微乎其微。种植活动操作性强,切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取材方便,既能给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让他们亲近生命的成长过程,又能美化校园环境,在这样的设想下,开心农场社团成立了,来报名的学生也不少,一共有12人。翻地、整地、施肥、种植、浇水等一系列过程,使学生知道常见蔬菜、农作物的名称,以及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蔡老师还让学生们每天观察农作物,记录生长日记,上网查阅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温度、水量等,画出农作物的形状,从亲自动手去种到每天记录,观察思考,每天农作物的生长都牵动着全社团学生的心。
“山区的学生家里条件都很艰苦,开心农场社团的开设让学生培养劳动的观念,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使学生获得亲身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父母劳动的艰辛,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一环。”蔡志峰老师对开心农场社团,有她自己的深刻理解,作为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不仅书教得好,字写的棒,受学生们喜爱,农活上也是一把好手,养鸡种菜,样样是行家里手。“现学生有了更加丰富的生活体验,写作文也更加丰富了,一举多得。”蔡老师高兴地说。
除了折纸社团、开心农场社团,学校另还开设了航模、校园集体舞、编织、树叶贴画、烹饪等在内的12个社团。现在每周三下午,就是学生们的快乐天堂,每个学生跟着自己选好的社团老师,参加新一次的活动安排,体验课堂外丰富的乐趣。
“软”“硬”兼施促教学
除了课外的教学活动,沙畈小学也在校园环境硬件和教师质量软件上使力气,下功夫,坚持两手抓,两手不放松,矢志不渝地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美化校园环境,使在校的学生享受到和城里学生同样的教学品质,享受到城里学生不一样的精品化、小班化教学模式。
去年以来,学校在区教育局的直接指导下,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春风,建成了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塑胶操场,同时加固了校园围墙,配备了安全保卫员,种植了绿化植物,在学校门口及走廊处放置了金华文化历史名人名言和《论语》文化经典名句,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受到文化的熏陶。考虑到学校有45位住校生,2015年出于安全的考虑,学校计划改造学生厕所,缓解学生晚上上厕所需要老师引导的尴尬,同时计划把后山建成一个植物园,兼学生、教师休闲区。
在学校环境美化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小学现有18个教师(其中2个支教,1个是幼儿园老师),15个教师中,46周岁以上的有9人,占总人数的60%;30-45周岁1人,占6.6%;30岁以下的5人,占33.3%,这5人中,3年内教龄的有3人,剩下的2个,刚刚生育。学校争取到了区教育局的理解与支持,下半年将新进三名年轻教师,教师结构将会得到合理调整,老中青,男女比例均衡发展的教师年龄队伍即将形成。
质量是取胜的关键,教师的素质和授课质量是核心。学校为青年教师牵线搭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婺城区教研室给学校送教下乡,为学校教师上示范课。让青年教师与各校名师、教坛新秀拜师结对。每周安排一天让青年教师走出山去,跟随名师、教坛新秀深入课堂听课,学习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学生的方法,促使他们尽快成长。校内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重点是三笔字比赛。定期开展教学研究课,不断推进教师的成长。要求每位年轻教师每学期上交五篇优秀课例并装订成册;一年至少完成一篇有质量的论文或课题申报。校长和中层领导深入课堂听课,直接了解每位教师上课的情况,为表现良好的教师点赞鼓劲。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仅2014年下半年,学校就获得了诸多荣誉,胡巧妹老师被评为“婺城区教坛新秀”,三位老师获得金华市课改论文一等奖,婺城区雏鹰争章技能比赛、婺城区故事八婺绘本创作比赛等都有较好的名次。学生虞美青在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中荣获三等奖,金华市暑期亲子读书征文比赛以及婺城区第二届“韦博杯”中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和“与美同行”演讲比赛等参赛学生也都有让学校满意的名次。
记者后记:
来到沙畈小学采访,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学生们充满着期待的眼神,这种眼神就像是黑夜里的光亮,穿透人的内心,告诉大山外的人们,他们似火的渴望。他们渴望走出大山,探索外面精彩的世界;渴望获取知识,汲取文化的滋养与精华;渴望展开翅膀,释放生命的潜力与热量。在这里,我同样看到这样一支教师队伍,不埋怨路途的遥远与艰辛,不埋怨命运的不公与磨难,辛勤哺育大山里的留守学生,竭尽所能地为学生的进步努力,让这些家庭教育大多不圆满的孩子在这里获得另一种温暖与生命的鼓励。他们相信“积沙成塔、积水成海”,他们尊重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生命,肯定他们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骄傲他们每一步细微的奋斗成果。他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他的光与热。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