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风景独好,一路青春飞扬。红色五月,一个代表年轻人的月份,前不久,乾西乡团委组织举办了首届“长湖杯”羽毛球比赛,用以庆祝“五四”青年节。辖区中小学校、卫生院、行政执法等50多人参加比赛。
当天,一个个年轻人在赛场上挥洒汗水,蓬勃朝气扑面而来。而在赛场下,更多的年轻人在各自的人生舞台全力奔跑,书写着精彩纷呈的青春之歌。
奋进用知识浇灌“满园芳菲”
“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还很有凝聚力,我挺喜欢的。”提起学校里的青年教师队伍,乾西乡中心小学校长董少丹如是说。目前,乾西小学35周岁以下的教师有31人,占全校教职工的40%。在学校的精心打磨下,在众多资深教师“传帮带”作用下,这支年轻队伍已经发出了熠熠光辉。
说起来,乾西小学青年教师队伍的实力,可从去年婺城区开展的两次评比中窥得一斑。去年年底,婺城区接连开展了教师优质课评比和教坛新秀评比两项活动,乾西小学均派出青年教师参加。其中,5位青年教师参加五门学科的优质课评比,获得5个一等奖。同样5位青年教师参加教坛新秀评比,获评3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科学老师高丽萍和数学老师丰懿琛二人同时参加了两项活动,既拿了优质课一等奖,也摘下了“教坛新秀”桂冠。高丽萍更因在教坛新秀评比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推荐参加全市教坛新秀评比。如此成绩,在农村学校十分难得。
荣誉背后,刻画着这些年轻人的执着和努力。30岁的张玲莉是乾西小学的美术教师,也是学校美术教研组组长。去年下半年,她因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她只在家作了短暂休养,就坚持返回课堂。因为身体没有完全复元,只上了两堂课,她的喉咙就嘶哑了。为此,她颇为遗憾地与婺城区教坛新秀评比失之交臂。今年4月,张玲莉在接受了一个阶段的后续治疗后,再返课堂。恰逢婺城区以“视觉·古村落”为主题,举办了一场美术教师现场写生比赛。她不愿再失机会,坚持参加了赛比,获得一等奖。随后,她被推荐参加全市同一主题项目比赛,再夺桂冠。“其实,张玲莉老师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还需要接受后续治疗。可是她很敬业,也很努力。返回学校后,她不仅积极主动参加市、区比赛,挑战自我,也为学校争光,还坚持承担美术教研组的各项工作,继续发挥带头作用。”董少丹告诉记者。面对校长的点赞,张玲莉腼腆地笑了。她坦言,当时身边的人曾劝她不要参加比赛,“身体要紧”。可她觉得:“既然回来工作了,我就不希望自己是病怏怏的形象。”于是,她选择以乐观和坚持的态度,继续在乾西小学的校园里精神抖擞地忙碌着。
当然,除了青年教师自身努力之外,学校对他们的培养也一直不遗余力。事实上,还未满35周岁的校长董少丹,也是青年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作为领头羊,她不仅在锻炼自我、提升自我方面带头争先,积极参与优质课评比、开展教科研工作,还坚信“玉不琢不成器”,推动学校形成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机制。
“之前,我曾发现,一些青年教师比较安于现状,学校组织开展教科研论文课题评比等活动,大家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董少丹回忆。为了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水平,在她的提议下,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在学校内部继续发扬一对一“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要求青年教师向资深教师学习敬业精神和优秀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让青年教师拥有更多学习机会。即,邀请校外专家担任学校各学科工作室导师,不定期为教师开展专题讲座等等。同时创造机会,安排青年教师外出培训,或者送入城区优秀学校进行交流学习,由此加快青年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快速提升。
修德、敬业、笃志、砺行……乾西小学的青年教师们,正从一个个优秀前辈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为打造勤奋踏实的学风、校风,奋力前行。 (记者姜景芳)
热情 为百姓奏响“健康之歌”
昨天,乘着中午休息时间,记者走进了乾西乡卫生院护士站,该院院务陈桂红、团支部书记钱斐兰正和几位护士姑娘在这里略作休息。提起卫生院的团员青年,陈桂红满口称赞:“我们的团支部是乾西乡优秀团支部,姑娘小伙们个个都很优秀,工作也积极主动,是一群很有活力的年轻人。”
作为乡镇卫生院,人少活多是常态,这里也不例外。因此,乾西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基本上个个身兼数职,繁忙的工作自是不必多说。让陈桂红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年轻人在公共卫生工作上的主动付出。
据她介绍,公共卫生工作需要经常下村入户,既要对普通人群展开健康宣教,也要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进行分级管理。比如,最普通的一级管理就必须每季度面对面随访一次,了解他们的身体情况,给予控制病情、健康生活方面的建议。而更高级别的管理,则意味着更多次数的随访。因为平时太忙,大家只能将公共卫生工作移到周末或者晚上进行。“我们卫生院的年轻人都很努力,也比较体恤年长同事有家庭羁绊,承担了较多的公共卫生工作。像我,与护士刘文玲搭档负责联合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小姑娘不是本地人,与社区居民沟通有些不方便。可她做事认真又细心,每次下村都把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在现场也积极帮我分担,让我省心省力不少。”陈桂红表示。
提起了公共卫生的话题,医生汪媛媛也忍不住为钱斐兰点赞:“钱斐兰两年前就开始独立负责后畈田村的公共卫生工作,做得相当出色。为此,今年卫生院又让她接手了黄桥头村。”上个月,她和钱斐兰结伴下村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在后畈田村,她负责为村民测量血压,钱斐兰负责记录。“当时我发现,斐兰都不用问就知道每个人的名字,看来平时真的很用心。”汪媛媛说。而对于结伴下村一事,记者也了解到,该卫生院的姑娘小伙们相处十分融洽,平时有谁工作上需要帮助或者加班加点,总会有小伙伴挺身而出,“这也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受到同事点赞的钱斐兰有些羞涩,努力转移话题,说起了她在开展公共卫生工作中遇到的一件事,“希望能给高血压病患提个醒”。原来,一年多前,她在下村入户走访时发现,后畈田一位方姓高血压患者,一直用“吲哒帕胺”这种药物降压。因为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吲哒帕胺”、“复方利血平”这两种药物可能引起血尿酸升高,进而导致痛风。于是,钱斐兰当场对患者作了说明,建议其更改降压药。“当时,那位患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此后,我还见过他多次,为他提供过血压检查等服务,可他始终不愿改药方。前不久,我又一次提起了‘吲哒帕胺’的副作用,他突然连连点头,说他今年的确出现了痛风症状。”钱斐兰说。虽然这位患者目前已经更改了降压药,她依然觉得有些遗憾,“如果他一年前就能听我的建议,可能就不会引发痛风了”。因此,她想提醒慢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应该更加慎重,多给予医护人员一点信任,多听听他们传递的新信息,这才是对自身健康负责的态度。
“不治已病治未病。”乾西乡卫生院的年轻人,没有将需要加班加点进行的公共卫生工作视为“鸡肋”,而是以前辈为榜样,发扬中医精神、践行希波克拉底誓言,努力担当更多人的健康卫士!(记者姜景芳)
坚守 以脚印丈量“环保旅程”
5月11日下午5时,大雨滂沱,金科、李剑等几位年轻人步履匆匆地赶回了乾西乡政府办公室。尽管撑着雨伞,他们身上依然湿漉漉的,鞋子更像从水里刚捞出来一般。“我们刚从村里检查环境卫生回来,平时大家都有各自工作要忙,难得抽出半天时间,也就顾不得下雨了。”面对记者的疑问,金科表示。而此时,他们的工作并未结束。因为当天的检查发现,一些村里还存在卫生死角,他们必须尽快制作图文结合的整改清单,下发到相应的村,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金科是乾西乡的团委书记,也是该乡的一名青年志愿者。去年,婺城“五水共治”工作全面展开。对此,乾西乡团委积极参与,不仅组织辖区团员青年开展了为长湖打捞湖面垃圾、种植湖边绿化等行动,还号召青年志愿者成立了护水小分队。一年来,这支青年护水小分队定期对辖区水环境展开巡查,为该乡治水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乾西为进一步深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出了对村庄(社区)环境卫生展开定期督查的监管机制。为此,该乡青年志愿者又承担起了每月两次下村检查并制作、下发整改清单的具体工作。于是,有了开头一幕。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4月,护水小分队志愿者金科、金晓剑、徐平澜等人在巡查长湖排污口过程中,发现湖岸一家企业围墙墙脚有一处小缺口,有黄色浑浊污水排出。志愿者们立即与乡政府作了汇报。随后,该乡分管领导和志愿者一起前往这家企业展开调查。原来,该企业已经安装有污水处理设备,但因其中一处管道出现破损未及时发现,导致偶然排污。经协调,企业负责人表态,会立即对破损管道进行维修并加强管理,以彻底杜绝排污情况。事后,青年志愿者也专程就此作了回访,证实这一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事实上,虽名为护水小分队,可一直以来,在巡查过程中,志愿者们并不单单着眼于水环境。“水里有垃圾,我们要管;地面有垃圾,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乾西乡水利员、青年志愿者金晓剑表示。据介绍,无论是水环境还村庄环境,一旦发现问题,志愿者们都会及时和村里沟通。当然,有时候也会遇到路人随手乱扔垃圾,或者街边店面门口保洁不到位等情况。这时候,志愿者们总会上前制止,进店提醒店主做好门前‘三包’工作。大家比较欣慰的是,“现在老百姓素质普遍较好,对我们的劝说和提醒,绝大多数人会虚心接受”。
提及护水小分队的组成,金科坦言:“具体参与水环境巡查工作的,以乡政府几名志愿者为主。不过,我们的力量并不薄弱。因为每个村都有团员青年,他们也都是护水志愿者。在平时生活中,他们如果发现了水环境、农村环境问题,也会用手机拍照记录,然后把情况反馈到我们这里。”
如今,既要开展水环境巡查,又要负责村庄卫生检查,乾西乡政府的几位青年变得更加忙碌。可他们并不准备将两者合而为一,因为“多走几次、多查几次,总能多发现、多解决问题,这样也会让乾西变得更好一些”。
(记者姜景芳)
有为 身残志坚担当“顶梁柱”
5月11日下午,在乾西乡马淤村一苗圃,记者见到了32岁的吴顺建。他正高绾着裤管,为田里的红叶石楠修枝。眼前的年轻人面庞黝黑、不高的个子搭配着壮实的身躯,加上布满泥点的衣着,整一个勤劳农村小伙形象。其实,他不仅勤劳,还很能干,尽管腿部残疾,却身残志坚,在5年前正式接手父辈的苗木种植事业,然后用短短五年时间,实现了全面转型并将规模扩大了一倍以上,同时还陆续开拓了上海、南京、江苏等销售市场。
吴顺建并不讳言自己的身体缺陷,他说:“我四五岁的时候,因为一侧股骨头坏死,导致了腿部残疾。不过,在生活中,我除了体力活上会弱一些以外,其他方面并没有太大影响。”事实上,不仅吴顺建本人没有因身体缺陷而消沉,他的父母同样选择了“忽视”这一点。“5年前,我刚好50周岁,就把自己和妻子创办的茶花盆景基地交到了儿子手里。我的大女儿已经出嫁,自己也慢慢老了。就这么一个儿子,当然得让他承担起家庭责任。”吴顺建的父亲吴金秀坦言。
记者了解到,吴金秀种植花卉苗木已超过30年,而他的兄弟姐妹也都以此为生。至本世纪初,他已经在竹马、乾西等地拥有以茶花、盆景为主的三四十亩种植规模,还担任了竹马乡茶花协会副会长职务。事业的春风得意,抵不过拳拳父子情深。6年前,26岁的吴顺建决定放弃打工,回家从事苗木种植。吴金秀夫妇全力支持,先是手把手教了儿子一年多时间。见他已经入门,便毅然放手,将多年心血——40余亩种植基地全权托付,交由儿子管理。夫妻俩则退居幕后,安心给儿子打起工来,“平时帮他干干活,管理管理苗木,至于种什么、卖什么,怎么卖,都由老板(指儿子)自己负责”。
吴顺建不负父母所望,既肯积极跑市场了解行情,又愿意虚心向父辈学习,同时大胆决策,将父母的茶花盆景基地进行了全面转型。他回忆:“我接手茶花盆景基地后,一直在思考转型的问题。因为茶花、盆景虽然有利润,但市场需求有限,出手慢、资金回笼也慢。于是,我进行了反复的市场调查,又向种植前辈求教,最终决定转型为色块苗种植。”仅仅半年多时间,吴顺建就完成了种植基地品种的转型。同时在兰溪灵洞乡租承了大片土地,扩大了种植规模。
吴顺建开始种植色块苗,正是2010年至2011年间。当时,红叶石楠正风靡色块苗市场。他因此顺应形势,种植了近60亩红叶石楠。没想到,危机突如其来。2012年,红叶石楠疯狂降价,“比如大杯苗,一下子从三四元一株,降到了0.8元一株”。吴顺建由此遭遇了事业上的第一个危机。“当时,我因为扩大规模等因素,负债四五十万元,有向银行贷款的,也有向亲戚朋友借的。本来就面临巨大的还款压力,偏偏这时候红叶石楠销量下降、价格下降。我愁得整夜失眠,最后与父母商量决定,分步走,减少亏损。一是让亲戚朋友帮忙销售;二是自己到上海、南京、江苏等地跑市场,尽可能多回笼一些资金。”吴顺建说。与此同时,他也迅速调整了发展思路,开始丰富自己的种植品种,提升市场竞争力。
都说危机的背后就是转机。虽说过程艰辛,但靠着家人的支持、自己的坚持不懈,吴顺建最终走出了事业低谷。而且正是从那一年开始,他通过不断跑市场,陆续与上海、南京、江苏等地多家苗木销售商搭上了线,使他家的色块苗基地成了这些销售商的“专门供货方”。
如今,吴顺建的苗木种植基地有红叶石楠、金森、红枫等六个品种的色块苗。因为规模已超70亩,不仅需要在起苗、种植等繁忙时节聘请临时工,还配置了8名长期工,其中3人为残疾人。更让他高兴的是,前不久,他还顺利承租了灵洞乡近30亩土地,准备再一次为自己的种植事业“添砖加瓦”。他说:“以前我定过目标,要达到100亩的苗木种植规模。现在,我的目标实现了。下一步,我要‘歇一歇、稳一稳’,多花精力管好基地、卖好苗。”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