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2015年全国儿童文学讲习会暨《九峰新童谣》发布会在浙师大举行,蒋风回忆起当初自己一个人成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的时候,真是单枪匹马,不想自1996年第一回开班至今,已然二十个年头。当时在青岛,竟有500多人参与,这是他印象中极为深刻的一次。此后,讲习会规模有大有小,但从未间断。来自全国各地的儿童文学爱好者,不论从事何种职业,热爱儿童文学的心是一般无二。
2003年,讲习会在武义开班,蒋风答应让县里的小学教师都来听讲。就在这个夏天,他发现了一个儿童文学的好苗子,时在武义实验小学当教师的汤汤,从一个对童话没有多少感觉的新手,成长为一个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蒋风“慧眼识英才”自然功不可没,乃至十多年后的今天,一谈到汤汤,他依然津津乐道。
此次请到讲习会来授课的老师,其中如方卫平,浙师大儿童文学研究所教授,他在儿童文学理论方面建树颇多;如高玉,浙师大人文学院教授,早在2006年即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其文学评论尤为突出;如冰波,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出版童话180余本,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拿过三次,其创作实力在国内也是屈指可数;如汤汤,最近她的儿童文学集《汤汤缤纷成长童话集》在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评选中获得荣誉奖;如王一梅,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也是多有斩获,其作品想象新颖,独造奇境。讲习会学员能够有幸聆听这些儿童文学的“方家”指点,或许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能够另辟蹊径,而能成就自己的一片园地。
随后,由刘跃飞、范天行两位九峰职校教师主编的《九峰新童话》举行了首发式,刘跃飞可谓熟读了《新编儿歌365》、《新编童谣365》,继而潜心创作,其所制童谣颇浅显明白,琅琅上口。范天行依据童谣所作的童画,其稚拙,尤见一颗童心未泯。蒋风在序言中写到:“一个地方的童谣,反映一个地方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时代的童谣,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蒋风指出,周作人于1904年1月在《绍兴教育会月刊》上发表《儿歌之研究》,是最早使用“儿歌”一词,实则都是童谣。稍后,冯国华于1923年发表《儿歌底研究》,所指儿歌才是作家创作的儿歌;褚东郊于1926年发表的《儿歌的研究》,则传统童谣与作家创作的儿歌兼容并包。儿歌与童谣原是两个概念,然而经常混淆不清。其实童谣比儿歌悠久,其为民夫民妇一言一语编凑而成,儿歌一词出现到如今,想来不过百年。在即将结束的时候,12岁的赖俣曈为众学员吟诵了一首童谣《含羞草》:“含羞草呀静悄悄,红花细叶不开窍。难与大树去比高,愧与牡丹争花俏。”童声如此清丽,一个能为孩子们提笔写作的人,或许他的幸福也是可想而知的。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