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周末人物

重读马新朝黄河抒情诗

2016-09-30 09:14:52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董 胜

  2016年9月7日,我很偶然地从一位诗人的博客得知马新朝去世的消息,感到很惊讶,有些不敢相信。还是在1993年的秋天,我第一次看到他的诗集《黄河抒情诗》便爱不释手,曾一遍遍读他的诗歌。我在之后创作的组诗《沱沱河的思念》,有着李瑛和他的诗风的影响。因而,对诗人马新朝有着别样的情感。

  马新朝的黄河抒情诗,在他笔力雄健的宏大抒情背后,有着不能忽视的思考的力量。那样融合着生命捶打生命的思考,往往使得诗人的本我同笔下的大地、河流融为一体。由此,产生生命血液里的情愫,对于喜爱他的诗歌的人们,无不感受到中国新诗的优美与壮丽,丰富与深情。

  诗集里《黄河抒情诗》,那自然而优美的意象,纷至沓来,奔涌跌宕。诗人运用诗化的语言凝练空灵,澄澈而深沉。在开篇组诗《十五种黄河》里,诗人将不同形象不同体验的黄河展现在读者面前。纸上的黄河在视野里幻化成神奇、威严抑或无奈、沧桑。大黄河扎实地流淌在中国的版图,大黄河也存在我们每个人的胸腔里。原始的、咆哮的黄河,曾经无所遮拦,曾经狂奔怒吼,犹如飞沙走石的猛兽,也犹如“一万头公牛在舞蹈”。

  巨大的力量撞开我漫无边际的沉睡,飞出灵魂的鸟群,再一次被昏黄的手涂抹沉寂的黄河在这狂欢的节奏里幡然苏醒。奔腾的黄河陡然拔高了自己的脊背。站立的黄河怎能没有气度,站立的黄河一定有着难以阻挡的力量。

  在孕育了无数生灵的大黄河面前,自我是渺小的,但也是有情义的。黄河给了你属于炎黄子孙的标记,给了你丰厚的给养,黄皮肤的男人和女人怎能不感恩黄河。以黄河为依靠的华夏子民,怎能不懂得黄河水有着金子般的眸子,有着金子般的神采。

  黄河里有黄金

  搬运黄金的声音响彻古今

  黄金把一个季节推向另一个黄金

  诗人的心里,黄河是有温度的黄金,有生命力的黄金,也是有创造力的黄金。沿着河流望去,黄河两岸的人民繁衍生息,那生生不息的大地年年金黄的麦浪起伏,年年祈福金色的大河。

  黄河也有过荒凉,有过一条河段因持续干旱而干裂的河床。黄河涌动的记忆仿佛还在眼前,而说不出的疼痛一遍遍让喉咙不去体味焦渴。比体内的焦灼更强烈的是干涸的河床,河床不想看到在故道定居的石头,流动的河水才是黄河的大我。然而,“所有的雨水绕道而行”,干渴而死的牛“眼睛里缠满水草”。干渴的民众没有离开故土,即使日子再艰难,他们依然崇信黄河的恩赐大于灾难。

  两岸的人们没有多大的奢望,只要风调雨顺,只要黄河不泛滥不焦渴,人们的脸上就喜悦,身上就有力量。于是,我们看到“羊肚子毛巾是一千张帆”;我们听到“鼓声一响天地就宽了”。沉寂的河岸因鼓声而热火起来,黄河汉子在鼓声中传达着倔强,传达着对黄河的深深情义。

  鼓声里,我们与黄河脸对着脸

  鼓声里,我们与黄河手挽着手

  在诗人的笔下,此时的黄河多么亲切,黄土地的汉子,黄土地上奔流的黄河,你们的激情在天地间上演,天地间因为有了奔涌的河水,有了强悍的男人,而充满着勃勃生机。

  黄河也有凌乱不堪的记忆,有着抹不去的伤感的回忆。《第九种黄河》里“洪水的口中含着人的名字”,一下子惊悚的一幕幕无声地出现,在肆虐的黄河面前,人又能怎样呢?“暗处浮动石头内燃烧/夜夜撞击着我们薄薄的梦”。无助的凄凉的村庄,连夜里的梦都带着恓惶。灾难环绕的日子,朦朦胧胧的眼神还在希冀着生的希望。

  在《第十二种黄河》里,“一棵柳树背靠河流/披散着晨光/努力地证明着自己”,黄河边一棵棵树的站立有如英勇的武士不屈地站立。“一棵树只要被人记着/就再也回不到水里去”,两岸的人们对黄河对这儿的树木的情感是一样的。黄河与绿树是生命的季节耐人寻味的风景。

  黄河有时候是平静的,静止的黄河流速缓慢。2005年夏天,在山西河津龙门村,我看到的黄河很沉静,深黄的水平面看不到一点点别的颜色。被黄土无数次浸染的深沉的黄,让我感到惊讶甚至有种胆怯。在黄河里扎猛子可得有多大的胆量呀!黄河水里沉淀了多少吨黄土,才染黄了数千公里绵延的大河。

  诗人在《第十四种黄河》里,从远古走来的黄河经历了冷兵器时代的搏杀,经历了战火频仍的惨烈。“黄河在夕阳下燃烧/巨大的火狼横贯无边无际的思想/天空弯曲变形/ 是什么东西在火中哭泣”。被烈焰烧灼的黄河燃起了怒火,一度受欺凌的民族知耻后勇。大黄河的英勇,大黄河的豪迈,在愈发铿锵的鼓声中奔涌激荡!

  那铺展成巨大的焰火般滚动的河流,数千年来,以旺盛的的精力静默或是狂欢般地守护着这片土地。黄河深深地依恋着黄土地,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因而“我们以火焰为伍/ 黑色的岩石是我们烧焦的履历”。一条大河目睹了人们的流离失所,目睹了朝代的更迭。大河的沉静,大河饱满的意志,正是这个民族所具有的生生不息奔涌不止的意志。

  由此,诗人在《第十五种河流》中写道“水声四起天空下站立的是河流/ 人在河流上站立”。站立的姿态也是这个民族振奋的象征。我们离不开大河的滋养,更离不开一条河流给予的力量。“我们被握在河流的手中”,宿命般的大黄河情结持久而温暖。

  马新朝深深地理解黄河,热爱这条贯穿祖国大地的母亲河。当年,他做为《时代青年》杂志社记者,随漂流队漂流黄河考察黄河达四个月。可以说,那时候,他把生命就交给了这条大河,他的生命已经融入了黄河。

  在经历了生与死的漂流之后,诗人在反思“最初的河流最后的河流/是血是乳是夜是钢铁/是柔情是善恶是时间是谷穗是村庄”。黄河在他的脑海里的形象更深的是还是母亲的形象。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世界上没有一条河流能像黄河一样对一个民族产生这么深远的影响。我写黄河的冲动是缘于一次次的感动。”马新朝如是说。

  诗歌是个体生命心灵质地的提炼,是诗人人格的尺度,也是内心风景的展现。诗人马新朝对诗歌语言的要求是严格的,他即使写日常生活题材的诗歌,也尽量的诗化,尽量地带着诗人个性的体温和美感。比如他写《西瓜上市》“西瓜们在门外已经等候多时/从我的脚下一直排到黄河边/像千军万马严阵以待/那阵势多么气派拍一拍/就能听到远处古老的水声”。哦!诗人写西瓜都不忘写黄河,不忘大河流动的声音。

  他的心跳与血流已经和大河连在一起。我在想,马新朝的诗歌所呈现出的壮丽气象,是那些看似有点意味的某些口语诗,不能比拟的。这不是风格的问题,而是内心气象的话题。对于诗歌的热爱,首先是对祖国语言的热爱。自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诗歌无不有语言和气象的讲究。杜甫为什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文化的传统也是语言的传统,深植与我们体内的语言同“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李白,同“细雨骑驴过剑门”的陆游等历代杰出诗人血脉相连。

  马新朝独具特色的诗歌体现着中国新诗的优美与浑厚,纯净与真挚;他精心创作的黄河抒情诗,献给了他热爱的这片土地,感动着热爱母亲河的人们。

责任编辑:方柯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