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周末生活

寺口:传承循礼行义 立廉知耻好家风

2016-10-14 09:18:57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章一平

  “山色常清净,秋高色更赊。雨余烟似织,霜后叶如花。”这是古人对婺城区安地镇寺口村十景中“长冈秋色”中所吟诵的诗句,可见寺口村景色之美。

  从安地镇出发,沿着安下线行驶3公里左右,就到了美丽的寺口村。一走进村子,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就映入眼帘,只见河流清澈、古树成群、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据联村干部郭剑峰和村主任邵春贤介绍,寺口村现有人口518人、 188户,主要姓氏为邵、刘、何、潘等,邵姓占了全村人口的80%。寺口村有耕地380亩,山林3560亩。靠山吃山,村民主要以种植经营花卉苗木、毛竹、茶叶、食用笋、桂花为主。村中还有邵氏宗祠、大厅等古建筑以及南方红豆杉等古树群。

  寺口:传承循礼行义立廉知耻好家风

   先有寺有村,邵继道为寺口邵氏始祖

  寺口村是先有寺再有村。据光绪年金华县志记载,在宋宣和七年(1125年),该村村口建有化成寺,由邵武仲所建,明正德年间(1505 ~1521年)檄裁(下令裁撤)。

  在寺口村,记者翻阅了《寺口邵氏宗谱》,据宗谱记载,邵爽字明广,举进士、授兵部(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员外郎(相当于司长)、骁骑常待,因五代之乱,由严州建德太平乡、青平乡谏村,隐居金华循理乡(长山曾称白沙乡、循理乡)青龙山建宅居住,为金华邵氏始祖。瑞五公之五子、第11代孙德六公邵继道、字促元,明初洪武年间(1368~1398年),由下干迁居寺口,为寺口邵氏始祖。

  村中老人说,相传寺口村的始祖兴公是一个进士,祖籍在兰溪礁石。后来因为遭受自然灾害的侵害,他们整个家族迁往青龙山(现名青龙头)避乱隐居。没过多久,因为兴公懂得风水知识,认为青龙山不是一个宜居之地,于是他们整个家族又收拾好家当,一路慢慢走,最后走到了下干,并且安顿了下来。最初下干人口不多,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下干人口逐渐增多,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下干本村村民就开始排挤外姓。

  万般无奈之下,兴公只能再一次举家迁移。刚走了没多少路,恰好看到下干下面有一座叫做“化成寺”的寺庙,兴公于是进入寺庙,去拜见化成寺的方丈,问方丈能不能在寺庙门口给他们一个地方居住。方丈作为一个出家人,以慈悲为怀,说:“反正寺庙门口天宽地广,你们就选择一个地方安顿吧。”兴公谢过方丈之后,就在寺庙门口选择了一块地安顿下来。后来,兴公的子孙就在这里生息繁衍。于是,寺庙门口的住宅越建越多,兴公的子孙也越来越多,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村落。由于长时间以来这里都没有一个村名,而这个村庄又恰好是建在寺庙的门口。于是,后人就取名该村为“寺口村”。

   村中至今流传着五色瓜和对联的故事

  在宗祠中,有着这样一副对联:“望仰东陵艺绪瓜五色,化行南国泽留在双溪。”关于这副对联,寺口村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版本一:

  从前,有个寺口村的人在朝为官。有一天,皇太后生了一种怪病。尽管皇帝遍请天下神医圣手,用尽各种经方汤药,但是皇太后的病情仍然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反而日益加重,皇帝和朝野上下全都心急如焚,但却又无计可施。

  恰逢寺口村的那名官员回朝,从家乡带回了一只西瓜,并将这只西瓜进献给皇帝,解释说这不是普通的西瓜,这个西瓜有着神奇的药效,能够包治百病。皇帝刚开始听说这个西瓜有神奇功效的时候,感到不可信,但又因为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只好一试。于是,皇帝就将这个西瓜带回宫里准备给皇太后治病。当这只西瓜被切开的那一刹那,七彩璀璨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房间,亮得让人简直睁不开眼睛,直往后退。再仔细一看,这西瓜不是平常的红瓤绿皮,中间的果肉竟然有五种颜色。皇帝见后大为吃惊。说也奇怪,皇太后吃了这个五色瓜以后,病情就逐渐好转直至痊愈。于是皇帝龙颜大悦,下了圣旨和这副对联,赏赐给这个官员。当这个人告老还乡之后,他就带着圣旨和皇帝御赐的对联荣归故里,安享晚年。

  版本二:

  相传周武王元年有一个召公,因为召公才能俱佳,所以被周王留下辅佐朝政。又因为“召”和“邵”谐音相近,周王就特赐召公以“邵”姓,之后召公就一直定居在北燕。历经了九百年多年,召公的后人邵平隐居在长安,以种瓜为生。秦王听闻召公的子孙和祖上一样清廉、贤能,就想要将他招入朝廷,为朝廷效力,并以东陵侯之爵位相邀。但邵平志不在朝,在于稼圃,他想要过一种隐居的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但是苦于王命难违。有一天,他心生一计,在秦王召见他的时候,他就带着家乡的特产五色瓜进献给秦王。秦王的属下将西瓜剖开,见这个西瓜不像平常的西瓜绿皮红瓤,而有五种颜色,并且鲜美多汁,可口美味。秦王龙心大悦,仍封邵平为东陵侯,可以回归乡里,不理朝政,在家种植这种五色瓜,还特赐了一副对联给他:望仰东陵艺绪瓜五色,化行南国泽留在双溪。

   遵循家规家训,好家风代代相传

  在《寺口邵氏宗谱》的家规中,有着这样的规定:族中有创业垂世及才德声华者,则有状之志之,如有一善可称,亦不当泯,合于内依实书之,不得妄誉以沽名也。也就是说,族人中有创业留传于世以及在才德方面有好的名声,就在宗谱中记叙、写下来,如做了一件可称得上是善事的,也不可以泯灭,一起在宗谱内依实记载,不可以沽名钓誉,来捞取名声。因此,家规从道德品行上,教育族人要循礼行义、立廉知耻。

  另一条家规是子孙有过恶,诲戒不悛者闻众削名,能改行从善者,宗长从实闻从告庙复之,有辱祖宗不可收复者黜之,不容子孙入祠……也就是说,子孙有过失恶行的,多次告诫,仍不悔改的,在宗谱上除去名字,能够改过从善的,族长从实祭告祖庙,恢复他的族籍,有辱祖宗难以改变的,取消他的族籍,子孙也不能进入宗祠。取消族籍,这在古代是非常严厉的处罚。

  六百多年来,村民一直遵循“循礼行义、立廉知耻”的家规祖训,让好家风代代相传。

  在村中,涌现了许多好丈夫、好妻子、孝顺之星、教育模范家庭和创业能人。

  邵荷花是寺口村的一名妇女。7年前,平时身体健壮的丈夫吴其祝突然中风。在医院治疗了几个月后,丈夫的病情逐渐稳定,但落下了病根,医生建议带药回家治疗。回到家后,刚开始丈夫只能躺在床上休息,衣食住行都要邵荷花照料。邵荷花既要细心照顾丈夫,又要忙家务,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后来,在邵荷花的悉心照料之下,丈夫吴其祝病情渐渐好转。如今已经能够在拐杖的帮助下缓慢地行动了。正是因为邵荷花的不离不弃和相守相依,他们才并肩挺过了难关。

  严金彩是寺口村当之无愧的好丈夫。6年前,妻子邵小妹因中风而导致下肢肌肉萎缩,不能独立行走,右手亦行动不便。严金彩六年来一直陪伴在她的身旁,悉心照料邵小妹。

  多年前,村民邵燕芳的父母因为年事已高,虽然她想要守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起居,但由于她常年在外做生意,不能亲自照料,便尽自己最大努力,为老人创造较好的生活条件,并且雇了两个保姆常年在家照料老人的生活。后来,邵燕芳的母亲因病去世,她就在母亲的墓前修筑了一个“报恩亭”,以报答母亲的生养之恩。保姆则继续留在家中照顾她父亲的日常生活。

  村民邵春余夫妇非常重视教育,两个儿子在学习上都很自觉,从来不需要家长督促。大儿子邵雄俊从小就成绩优异,初中时以安地镇第一名的成绩保送至金华一中。高中毕业后,被保送至大连理工大学学习。在五年的本硕连读后,邵雄俊去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常春藤学院之一)读博士,继续深造。现为美国Thayer School的研究助理教授。小儿子邵雄鹰从小也是成绩优异,后就读于浙江万里学院。毕业后由于能力出众,现在在宁波一家进出口公司担任经理。

  该村的邵祥益、邵根祥、邵建新祖孙三代,分别参加了红军、志愿军、解放军,为保家卫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81年,邵建新退伍回家后,就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在进行木材生意的同时,他和村里的其他村民合伙承包了20亩土地种起了葡萄,是金华第一批种植葡萄的农户。之后,他又前往湖南、湖北开始了珍珠蚌的养殖。一干就是八年,八年之后,他回到家乡,改建新房,为年迈的父母和子女提供了较好的生活条件。

  近年来,寺口村村两委从建设现代化生态宜居村着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修复了邵氏宗祠和大厅,开展文化礼堂建设,修建村休闲文化广场,建设党建公开栏,进行房屋外墙粉刷,完成污水提升改造,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据了解,照料中心于去年启用后,不仅减轻了村里留守老人子女的生活负担,还满足了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的需求。

  下一步,该村将严格按照寺口精品村规划进行建设,建设好村庄后山公园,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在创建市级精品村的基础上,努力申报省级精品村。

责任编辑:郑剑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