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新闻中心>周末生活

寻根问祖,就是对历史最好的尊重

  ——市叶氏宗亲联谊会第三次会议暨宗谱对谱会后记

2016-10-21 09:22:23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郦莎

  日前,雅畈镇二村村委会办公楼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散落在金东区、兰溪、义乌、永康、武义等地的叶氏宗亲汇聚一堂,举办了叶氏宗亲联谊会第三次会议暨宗谱对谱会,寻根问祖,回顾历史,讨论、修改宗谱中的错误,并为雅畈镇、村的文化事业发展出谋划策。

  叶氏宗亲是叶衡的后裔

  叶姓,作为雅畈镇的大姓,与雅畈镇的文化发展一直密不可分。随着雅畈古街的建设、开发,考虑到叶姓文化也是雅畈文化之一,且已有100年左右没有续修家谱,很多宗亲不知自己的先祖姓甚名谁,同宗同祖之间,也对宗谱有很多分歧。因此,一年前,金华市叶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叶绍堂提出,成立宗谱修缮委员会,由这十几人专门负责宗谱的查证、研究,寻根溯源,纠正错误,重拾宗谱文化。如今,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这次叶氏宗亲联谊会第三次会议,既是纪念重修宗谱一周年,也是宗谱修缮委员会的成员们展示他们工作成果的机会。

  叶旭升是叶氏家族的一员,也是叶氏族谱修缮委员会的成员,一年来,叶旭升和其他成员利用业余时间,走访了东阳、缙云、永康、金东区孝顺镇、金华山赤松镇等地,查县志、老家谱、到博物馆看资料,各种辛苦,深有体会。这正是因为有像他这样的一群叶氏子孙的坚持,历史才得以重现。

  叶旭升告诉记者,以前,很多叶氏子孙不确定自己是否是叶衡的后裔。有的老人甚至将叶衡与叶梦混淆,以为是同一个人,通过口口相传,导致子孙有所误解,对雅畈叶氏源流的疑点也较多。但经过严格的考证后,这个问题终于有了正确的解释,“在金华山赤松镇山口村的家谱上,我们明确查到了叶衡的世系图,内容非常详实,其中,还有叶仪、叶秀发等后裔,他们都曾是婺州学派的代表,可见家学之渊源,叶氏宗亲也可以确定是叶衡的后裔。”

  据史料记载,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1148年)进士及第,调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代理县尉。因其政绩突出,受皇上器重,仅仅十年时间,他就从常州知州、太府少卿、户部侍郎、枢密都承旨一路提拔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当时,皇上专心一意恢复国土,凡是将帅、武器、山川、防守都经过思考,每每奏对结束,皇上都会从容不迫地赐叶衡座位,研讨谈论机密大事,或者随时召他进见。

  南宋后期,叶衡还曾在金华城酒坊巷中建过一座府邸。公务不忙时,叶衡也不忘归乡小住,看望亲戚朋友。如今,虽府邸不再,但当年的旧址依稀可寻,府邸的花园如今也还存留着。

  叶衡五六十岁时,恰逢皇上选派使节出使(金国)要求归还黄河以南的土地,叶衡上奏说:“司谏汤邦彦有口才,适宜出使金国。”汤邦彦请求面见皇上,问起派遣出使的原因,知道是由于叶衡的推荐,恼恨叶衡排挤自己,听说叶衡对客人说过诽谤皇上的话,报告了皇上,皇上大怒,当天便罢免了叶衡的相位。

  罢相后,叶衡被调派到福建当了一个小小的知府,宏图大志再难施展,身体健康也每况愈下,最后,回到金华的他于六十二岁时郁郁而终。

  叶旭升说,根据资料记载,叶衡一生奉献朝廷,忙碌事业,无儿无女,原本应该没有后裔。这也是他们叶氏宗亲一直想搞清楚的一个问题。后来几经考证,终于在家谱中寻得答案,原来,当年叶衡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时,皇上曾下旨,要给叶衡的子孙封官。叶衡一家不敢拒绝皇上的一番好意,于是将叶衡弟弟的孩子过继给了他,因此,弟弟的孩子也变成了他的孩子,雅畈叶氏源于叶衡后裔一说也有了准确的来源。

  修家谱,是为了在寻根的同时回顾历史

  在当天的叶氏宗亲联谊会第三次会议暨宗谱对谱会上,很多叶氏宗亲认真翻看着从四面八方搜集而来的叶氏宗谱,看着先辈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曾经光辉灿烂的形象和文化,心中不由充满了归属感和荣耀感。这也是叶旭升和宗谱修缮委员会的成员们最开心的一刻。

  “今天来参加对谱会的,很多都是老人,为了让他们更了解我们叶氏一族的历史,我们还特意制作了一个PPT。”说话间,叶旭升便打开了PPT,文中对叶氏源流探析深入浅出,一目了然。其中,除叶衡等名人外,叶氏家族中,还有四十三世叶慧明生有法善(道元)、法喜(道感)、法兴(道宗)三子。其长子叶法善应唐高宗征召,他先后历经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玄宗五朝,为睿宗、玄宗的国师,位至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越国公兼景龙观主,为道教一代宗师。四十四世叶法善家族,上下七世为黄冠,祖孙三代成宗师,兄弟进爵封王侯。

  对谱会结束后,众人还相伴参观了雅畈镇内的叶氏宗祠,感受了雅畈镇的古街文化,在对雅畈镇未来的发展畅所欲言中结束了这次联谊。但在叶旭升和更多为叶氏宗谱修缮而奔走忙碌的子孙们心中,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家谱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历史形成的基础和源泉。谱牒的价值与正史、方志一样,共同构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叶旭升说,家谱在历史的更迭中,几经变革。尤其是1949年以后,编修谱牒等宗族文化活动基本停止。1966~1976年中,民间保存的大量极其珍贵的旧谱牒遭到了焚毁。宗族文化遗产更是遭到了极大破坏。1985年以后,特别是上世纪末至今,随着祖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台湾、港、澳地区和世界各地宗亲寻根问祖的蓬勃兴起,民间修谱再度掀起了高潮。

  “我们坚持修家谱,不仅仅是为了寻根,更是对国家发展史的一个温习,因为家族是随国家发展变化的。除此之外,雅畈作为古镇,要开发文化,除了像老街这样物质方面的提升之外,还需要在宗祠文化这样的非物质文化方面有所挖掘,提升文化软件,让雅畈的古镇文化真正变得有血有肉。”叶旭升说,未来,他们也将继续奔走在修谱之路上,将先祖的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 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