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婺城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打造“婺城水·幸福城”的战略目标,通过打好“五水共治”等一系列工作组合拳,做好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经济四篇文章,大力创建美丽河湖和深入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等工作,来推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变为金山银山。这是对婺城区新治水时代的一次全方位部署。
一直以来,婺城区在“五水共治”工作上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2016年顺利通过“清三河”达标区验收,全面消灭了垃圾河、黑臭河、牛奶河,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2017年,获得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荣誉大禹鼎。2018年全力投入到“污水零直排区”和“美丽河湖”建设中,治水工作不断从治标向治本、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全区Ⅰ-Ⅲ类水质断面占96.67%,Ⅳ类水质断面占3.33%,治水成果显著。在此,让我们通过全区几条主要河流的治理建设过程来一同见证婺城“五水共治”成果,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启的打造“婺城水·幸福城”的治水新征程。
桐溪:“最差河流”蝶变为“美丽景致”
“桐溪变化太大了!以前溪水的颜色就像酱油一样,夏天人还没走近,就能闻到阵阵臭味。可现在的桐溪清澈见底,我们家洗菜都到溪里洗了。一到周末,附近的车子都停不下,很多人大老远赶来游泳、玩水。”日前,婺城区长山乡桐溪村村民方大伯感慨地说。
桐溪,又名洞溪,系金华江支流,发源于长山、安地、沙畈三个乡镇边界的大坪尖(海拔674米)。桐溪流经婺城区沙畈乡、长山乡、白龙桥镇和婺城新城区,总长22公里。
在“五水共治”开展前,桐溪沿线畜禽养殖户不断增加,由于其污水排放不达标,甚至存在污水直排的情况,加上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少量工业污水排放,造成桐溪污染严重,成为婺城区“最差河流”。
在“五水共治”开展后,婺城区大力推进桐溪“清水治污”整治工程,治理河道17.89公里,清理了长年堆积在河底的垃圾和淤泥,并开展畜禽养殖专项整治,关停拆除禁养区内养殖场,整改提升规模化养殖场。同时,还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专项整治,启动桐溪沿线各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经过多年的整治,桐溪水终于变清,目前,桐溪水质基本稳定在Ⅲ类以上,达到了治理目标。昔日“最差河流”已经摘帽,进而蜕变成了一条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流。
在桐溪长山乡东屏村段,这里的“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致尤为明显。这里的桐溪水很浅,溪里游着一尾尾红鲤鱼。该村还在桐溪边和一座小桥上建起了廊式休闲凉亭,使桐溪风光更美,也让村民多了休闲去处。一位正在溪边洗菜的妇女说:“以前桐溪很脏、水很臭,手伸进溪里就看不到手指头,经过治理,现在的桐溪又清澈见底了!”
白沙溪:生态、文化融汇成“最美河流”
婺城区一直以来以打造白沙溪为婺城“最美河流”的目标而全力推进。白沙溪,又名白龙溪,为金华江主要支流,长65公里,流域面积348平方公里。它发源于遂昌、武义交界的狮子岩(海拔1260米),流经婺城区沙畈、琅琊、白龙桥三个乡镇。
白沙溪上游位于沙畈乡,也是金华市民的“大水缸”沙畈水库所在地。因此,在“五水共治”之初,婺城区就确定了初战“沙金兰”的目标任务,全面关停、拆除了白沙溪上游沿线养殖场、锯板厂和采砂场,消灭了污染源,全力守护饮用水源地。白沙溪中游地处琅琊镇,对于中游河段的治理,除开展常规治水工作外,婺城区还修建了亲水平台,开展了古堰的修复建设等工程,使得水清的基础上再添景美。白沙溪下游位于白龙桥镇,河流的下游治理往往任务较重。对于下游治理,婺城区主要针对沿线违法养殖场、采砂场、小加工作坊以及其他企业污染排放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并启动建设了沿线12个行政村污水治理工程,投入大量精力进行了河道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清理,之后又落实了长效治理机制,防止污染反弹。从上游到下游,白沙溪水清景美的风光随处可见。
而白沙溪的“最美”不光体现在生态水美上,也体现在文化积淀上。白沙溪拥有东汉时期建成的三十六堰坝,它的自然风光以及三十六堰之灌溉功能,得到了历代名人赞赏。婺城区对现存的古堰坝进行了保护并实施了第三古堰恢复工程,在发挥其灌溉功能的同时也保留了其历史价值。
可以说,经过几年的治理、建设、维护,白沙溪“最美河流”已经成形。每年市级的各类游泳运动,以及2018年第二届中国山水四项公开赛都接连在白沙溪畔举行,治理成果有目共睹。
长湖:唤醒十里碧波水乡记忆
眼下走在长湖畔,两岸绿植青翠,水中游鱼划过,细鳞点点,意韵悠然。幸运的话,只站在工贸街桥头,便可看到乾西乡政府背面绿堤上停着三两只白鹭,或点水、或休憩,正可与那水中白云之倒影相映成趣。这样的景致在六年前,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六年前,长湖目之所及,就是脏、黑、乱,人们一提及,脸上总是嫌弃的表情和心中隐隐的痛。
长湖是金华江自然形成的古河道,为其一条较大支流,全长12.2公里,俗称“十里长湖”。历史上的长湖十里水清如镜,碧波荡漾,风景优美,有“水阁上陈”之说,是一代人童年的水乡记忆。然而近30年以来,长湖区域内工业企业和沿线16个村(社区)总人口不断增多,每年都向长湖排放大量的工业、生活废水污水,这使得长湖水质逐年变差。
自“五水共治”以来,婺城区对长湖进行了全面治理,并确定了打造长湖湿地公园的治理目标。先是完成了长湖沿线畜禽养殖整治和清淤疏浚工程,同时还建设完成了金兰中线雨污分流改造一期工程、黄湖路污水干管工程和长湖沿线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继而又建立了长湖长效治理机制等。这一系列举措,使得长湖整体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水质也得到质的转变。
为解决长湖两岸流水无景观、临水不亲水、岸边绿化缺少亮点等问题,婺城区又专门规划了长湖景观提升方案,实施了长湖景观提升工程,着眼于丰富滨水景观空间,通过增设滨水慢行绿道、步行道等,营造不同类型的景观岸线,让市民能近水、亲水。
目前,长湖景观提升工程已进入收官阶段,不少景观节点已基本成形,一颗城西明珠正在不断绽放着美丽光彩,一代婺城人对于长湖的水乡记忆也正逐步被唤醒。
梅溪:仙源湖畔的一连绿绦
站在安地镇白竹畈桥上远眺,只见远处青山环抱,苍翠掩映,碧澄清澈的梅溪欢快流淌而下。梅溪是武义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婺城区箬阳乡,自南向北注入安地水库,出库后绕经安地镇向北至雅畈镇西北约1公里处汇入武义江,全长53.2公里。
在治水之初,梅溪婺城主要河段所在的安地镇,抓住沿河排污口整治的重点,对梅溪沿线36个排污口、雨污混排口进行了逐个排查整治。同时关停了梅溪沿线非法畜禽养殖户,封堵了养殖污水口,清理了生活污水口。安地镇还将梅溪沿线的村庄列入镇第一批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工程项目。在梅溪的上游,箬阳乡为送一泓清泉到下游,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和畜禽养殖整治,从源头杜绝了污染。
而梅溪治理和建设的意义、目标还不止于此。梅溪沿途群山环抱,自然条件优越,又依傍“中国桂花之乡”、“国家级生态乡镇”、“金华千年古镇”、省级旅游度假区“仙源湖旅游度假区”等区位优势,将梅溪打造成金华“最美河流”,用仙山秀水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就成了市、区两级共同努力推进的目标。
婺城区把治理和建设梅溪列为浙中水乡建设的重要项目和水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融合生态旅游的发展平台。结合浙中生态廊道建设,婺城区将梅溪流域建设作为廊道规划中的“三域”核心板块之一,依托梅溪流域的山水自然禀赋,利用已有的基础,通过生态治理与产业开发相结合,把梅溪打造成一条清水河道生态示范线、美丽乡村样板线、生态风景旅游线和休闲养生观光线,建设金华人民的后花园。如今,婺城已建成了一批梅溪沿线包括安地镇岩头村在内的美丽乡村精品村,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旅游、亲水观光的好去处。
莘畈溪:“美丽河流”带动乡村振兴
走进莘畈乡,一条流水潺潺、风光秀丽的莘畈溪首先引入眼帘,溪两岸遍种绿植,更有那青砖砌就的挡墙使得灵动的溪水又增添了几分古朴的韵味。每逢节假日,这里总是不乏游客,来一睹莘畈山水的美丽景致,感受自然生态的宁谧舒心。
2018年10月,全省公布了150条(个)市级“美丽河湖”名单,莘畈溪作为金华市本级唯一一条“美丽河流”入选其中。此次创建为市级“美丽河流”的莘畈溪河段是从莘畈乡大立元村到祝村河段,全长3.6公里。从2017年起,莘畈乡对莘畈溪“美丽河流”建设工作就着手进行了规划设计,2018年初启动了工程施工,前后共投入600多万元,从河道安全、沿河生态、景观配套、河道管护、示范引领、旅游发展等六个方面入手,秉承“综合治理、长期保护、生态提升”的治理方针,将莘畈溪打造成了一条山水相融、人水相亲的样板级“美丽河流”。
在推进莘畈溪“美丽河流”建设工作中,莘畈乡十分注重建设沿河景观节点及配套设施。莘畈乡按照“因溪制宜”的原则,把河道岸线的形态自然美,原汁原味地体现在溪岸两侧绿化景观工程总体蓝图中。共完成了青砖景观墙建设2000米,浆砌软石挡墙400米,景观石摆放800米,卵石台阶500平方米,为河道沿线村民和游客提供了亲水平台十余处。
另外,莘畈还将传统文化元素、特色的“山水体旅”产业、小城镇建设成果与莘畈溪的景观工程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已有公共体育设施如3.5公里长游步道、骑行道、占地约20亩的户外拓展基地一期、二期、约5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人的泳池、面积约6100平方米的周末菜园等,探索发展“农体旅融合”的新模式,此外,该乡还发挥莘畈溪“美丽河流”建设成果的综合效益,带动乡村振兴,在2018年举办的第二届浙江毅行系列活动中吸引游客近8000名。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