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为聚力培树婺城“家服务”品牌,婺城各乡镇(街道)、部门深入企业、群众、基层一线,积极帮扶企业、关心群众、指导基层,切实为“担当赶超、婺城图强”以及“双城”战略提供坚强的保障。
便民举措,春季教师资格认定再简化
日前,近210名办事群众前往婺城区行政服务中心进行春季教师资格认定现场确认。行政服务中心等候区有不少人在等待,但窗口办事依然有条不紊。
为保证工作秩序和服务效率,在本次现场认定工作开始前,教育窗口工作人员与各无差别受理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并根据流程进行多次网上操作“预演”,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解决。同时,现场安排专人引导分流队伍、解答咨询、校正信息,耐心细致地为办事群众提供“家里人”服务。
“今年教师认定只要交两张2寸证件照就好了,真是太方便了!”教师资格认定现场,不少办事群众为今年教师资格认定的新变化“点赞”。据了解,在2018年秋季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中,婺城区教育局结合实际情况,在实行材料承诺制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共享、部门流转、优化精减”三种方式,将申请人的材料由原来的8项减至4项,使得教师资格认定由原来的法定期限30个工作日压缩到了24个工作日。
而在2019年春季教师资格认定中,婺城区教育局切实根据“三服务”活动相关要求,在原有基础上再提档,办事群众现场确认,不再需要递交纸质材料,只需交两张2寸证件照。此外,教师资格认定的办结时间还将进一步缩短。
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区教育局开拓工作渠道、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取消原有的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书复印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复印件、无犯罪记录证明等材料,实现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腿”。
“刚刚工作人员现场就对我的资料进行了核实,接下来只要在指定时间去指定医院体检就好了。”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一位办事群众15分钟就完成了认定,“效率真是太高了!”
数据显示,预计此项改革将惠及全区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近2000人(年办件量)。本次春季教师资格认定预计将于5月底完成,办理好的教师资格证将免费快递给办事群众。
“我们将继续围绕‘担当赶超、婺城图强’工作要求,依托‘三服务’、传递家关怀,全力打造婺城教育‘家服务’品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助跑‘无证明城市’,让群众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婺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胡敏霞、通讯员章超菁
服务企业,浙政钉助力“钉”出新速度
今年以来,婺城区以“加速度”“快节奏”“务实效”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依托浙政钉服务平台打造婺城服务新模式,开发出“婺城家服务·婺城区企业服务中心”云服务平台,全力推进“三服务·婺城家服务”工作落实、做细、向好,切实为企业找思路、出实招、破难题,为辖区企业走稳行远、做大做强不断营造良好“家”氛围,“钉”出婺城“家服务”新速度。
区经济商务局在走访中发现,以往,企业经常面临政府部门前来重复走访、“扎堆式”走访的问题。而部门每次问的问题都差不多,企业也要每次重复表述。针对这一问题,区经商局充分利用浙政钉服务平台,打造“婺城家服务·婺城区企业服务中心”云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化高效对接。目前,该平台已收录465家企业的基础信息,为每家企业建立起企业档案。区经商局党组成员王硕说:“现在我们在走访之前,只要打开平台,就能看到企业的基础信息,到了企业就能直奔主题,我们省了时间,企业也省得重复介绍。”
“建立企业档案是为了促进服务效率,切实缩短政企沟通‘距离’,帮助企业破难题、解急需、疏堵点才是我们开发这个平台的核心。”区经商局局长胡霞亮表示,通过配套后台数据库,企业可以通过钉钉端口直接提交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以钉钉工单形式提交,“直接呼叫”反馈难题,实现企业难题一“钉”就能看到、一“钉”就能听到、一“钉”就能问到,为相关部门破解企业难题畅通渠道。
与此同时,区经商局还专门建立了即时分析研判机制,根据企业在“婺城区企业服务中心”钉钉平台上反馈的问题,立即分析研判企业问题,将企业问题进一步分类,细化办理科室,以最快速度帮助企业解决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小、急、难事。此外,通过上门服务企业,跟进企业需求,不断提升服务企业实效。截至目前,区经商局已洽谈跟进73个招商项目。为金华维倪玩具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解决项目审批类、企业经营类问题43个。为金华伊能动力机械有限公司等48家企业现场解决问题143个,现场协调问题63个。
通过“婺城区企业服务中心”钉钉平台,结对联系的区领导、联系部门、联企干部、助企特派员和企业主可以动态掌握问题办理进度和问题反馈情况,在线实现“各方”“各级”“各向”交流,切实解决企业关切问题“流程长”“反馈慢”情况,同时减轻企业、部门和基层负担,实现“家服务”多方共赢。截至目前,通过“婺城区企业服务中心”平台即时反馈的各类情况已有330条次,交办至各单位部门的企业问题办结率100%,服务满意率100%。记者周金权通讯员厉慧婷
公益创投,将暖心关爱送入百姓家
张大伯家住北苑小区,今年七十多岁了。由于腿脚不便,再加上住的楼层比较高,鲜少出门。张大伯说,平时他和老伴还能勉强应付,但是一碰上头疼脑热就特别麻烦,“我们俩年纪都大了,也不愿意出去。今天医生能亲自上门为我们检查身体,我们真的很开心!”
日前,金华市医路相伴健康志愿服务中心联合金华广福医院共同开展的“公益‘家’服务”活动,把医疗检查服务送入百姓家。张大伯在家就享受到了暖心的医疗服务。
“本次活动是婺城区公益创投项目——‘爱与陪伴’社区银天使计划的系列活动之一,区民政局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金华市医路相伴健康志愿服务中心副理事长陆雪娟告诉记者。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社区独居、高龄、失能老人逐渐增多。针对这个情况,他们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爱与陪伴”活动。然而,在平时陪伴老人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些老人面临着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说他们大多行动不便,出门走动都难,更别说参加体检了。但偏偏,他们的身体又最需要定期检查……”
为解决老人们的难题,金华市医路相伴健康志愿服务中心邀请了金华广福医院多名有经验的医护人员,为北苑小区中瘫痪在床的、独居的、高龄不方便外出的老人进行血压、血糖等各项中老年常规慢性病检查。现场,参与活动的医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老人们详细分析身体状况与注意事项,耐心答疑解惑,手把手教老人们如何正确测量血压,获得了老人们的一致好评。
活动最后,陆雪娟表示,这只是送健康进社区的序章,接下来,他们还将继续努力,更多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让社区老人们享受健康、幸福生活。“现在,婺城上下都在推进‘家服务’,我们公益也是。相信在婺城区公益创投的支持下,我们能更好地做公益,真正把温暖送进婺城的千家万户!”
记者贾佳
开通公交,这个偏远村庄不再“出行难”
“盼了三四年,这条公交路线终于开通了,以后我们去集镇可方便多了!”近日,在开往集镇菜场的公交车上,琅琊镇浩仁村棠坑源自然村的村民们激动地说道。
琅琊镇浩仁村棠坑源自然村全村300多人,60岁以上老人有60多人。村庄距离琅琊集镇约3公里,村里老人就算是走最近的小路,往返一趟集镇也需要将近2小时。“离我们最近的623路公交车只到浩仁村,我们要去买东西或者是到镇上卖点农产品补贴家用,就需要先走到那边坐公交车。年轻人还好,我们年纪大的就很吃力,特别是下雨天,很不方便。”村里的老人说。
在推进“三服务”工作常态化过程中,琅琊镇了解到棠坑源村民乘车难的诉求后,立即召集村两委进行现场踏勘,并多次与市公交公司、区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对接,高效率推进道路设施、站牌建设进度,提前做好通车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在市公交公司、区交通运输局、琅琊镇政府的共同协调努力下,由琅琊-浩仁的623路终于延伸到了棠坑源自然村。
日前,调整后的公交线路开始正式通车,联通了偏远乡村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村民们盼望已久的通车梦想。目前,该路公交车共设有19个座位,首班车时间为6:00,末班车时间为16:20,每天五班,基本能够满足当地村民的日常出行需求。
据了解,自“三服务·婺城家服务”工作启动以来,琅琊镇紧紧围绕“心连心、暖人心、共图强”主题,用实实在在的服务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在服务中奉上真情、写下担当,获得了较高的群众满意度。
记者周金权、通讯员胡静洁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