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服务”,让劳动就业更安全
近日,黑龙江籍来婺务工人员赵某顺利拿到了自己应得的劳动报酬,对婺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据悉,赵某在金华某装潢公司工作,因债务担保问题,公司拖欠了赵某三个半月的工资。赵某要求支付劳动报酬的请求已过一年的仲裁时效,很可能拿不到应得的报酬,仲裁员在面对时效已过与劳动者“劳有所得”强烈期盼的矛盾下,主动承担起帮赵某要回劳动报酬的责任,多次上门与企业沟通,逐步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最终促使企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及时支付了拖欠的劳动报酬。
婺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工作人员敢担当、敢作为,勇于替群众解其忧、暖其心,通过办好每一件劳动纠纷,实实在在提升劳动者在婺城就业的获得感、安全感。
据统计,2018至今已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85件,涉案金额3207.6万元,已办结案件555件,结案率达95%。借力“互联网+调解仲裁”拓宽劳动纠纷的维权渠道,减少当事人维权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优化劳动仲裁的维权服务方式。自2018年6月开通在线调解网络平台以来,共处理网络仲裁案件7件,调解金额共计37.75万元。
在“三服务”理念的引领下,婺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已实现规上企业调解委员会全覆盖,区规模以上、已建工会组织企业全部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另外,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还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劳动争议预防调解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多次实地走访,摸准摸透困难,建立问题清单,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逐步解决。
在注重高质高效办结劳动争议案件的基础上,婺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有序推进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全方位增强婺城基层化解劳动纠纷的活力。积极组织基层调解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通过授课方式,讲解经典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技巧及最新、最全劳动法律法规;稳步推进乡镇(街道)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其中,白龙桥镇、安地镇和新狮街道已完成建设,白龙桥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被确立为省级综合示范调解组织。
下一步,婺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将继续深入打造“1+X”模式的“劳动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实现劳动纠纷一窗受理,分类处理,联动处置,一站式化解;建立健全“三位一体”机制,完善乡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统筹各方力量,灵活运用调解、监察、仲裁等多种手段,实现60%以上劳动纠纷就近就地在基层化解,做到劳资纠纷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记者张苑通讯员汪媛梅)
“三服务”,让百姓获得真利益
“这下,我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近日,蒋益民高兴地对记者说道,跑了小半年了,自己所申请的社会心理服务发展中心终于有了机构证,接下来,他可以放心大胆地干了!
原来,蒋益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金华指点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2018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中宣部、教育部等10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一项规定指出,到2021年底,普遍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社,村(社区)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建成率达80%以上。
规定一出,蒋益民马上就行动起来。整理材料、填报申请材料、跑相关部门……但他申请的是一家心理咨询服务类民办非营利性机构,相关政策文件上没有明确的行业主管单位。就在蒋益民一筹莫展的时候,秉着“三服务”理念与精神,婺城区相关部门主动向他伸出了“援手”。区卫健局主动担当,履行好行业主管单位职责;区民政局精简流程,加快办理速度。从申请到通过审核,一个月都不到,蒋益民就取得了机构证。
其实,蒋益民是“最多跑一次”改革与“三服务”活动的众多受益者之一。在改革与活动中,婺城区委、区政府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整合政务服务资源,优化政务服务要素,综合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不断提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记者胡敏霞)
“三服务”,让困难摊主“零次跑”
“真是太谢谢你们了,还特地送证给我。”近日,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审批科工作人员来到市区天师路和工贸街交叉口,给重度残疾者林树连送去已审批的《临时占道经营许可证》,并免去了占道费用。
林树连因意外造成腰椎骨折,失去了劳动能力,家中还有二级残疾的母亲和正在读大学的女儿。种种因素给其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只能依靠摆摊为生。了解到林树连的情况后,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主动联系林树连,为其审批《临时占道经营许可证》,并第一时间送证上门。
记者了解到,在婺城辖区内,这样的便民服务摊点还有15家,主要包括修理摊、擦鞋摊、小食摊等。考虑到这些残障人士创业困难、不了解相关政策、路途较远等情况,不便于办理行政许可证件,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不断转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理念,开展上门服务,努力践行好“三服务”理念,同时也努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让便民服务摊主“零次跑”。
“相对于去年的22个,今年的摊位总数下降了6个,我们对部分街设摊点的设摊位置进行了严格把关。”婺城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便民设摊规划作为一项便民利民的举措,是严格按照“疏堵结合,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原则开展的暖心服务,在制定过程中,也广泛征求了相关部门意见,对可能影响重点区域的市容市貌和交通出行的摊位进行了调整,还征求了社会各方意见,对市民电话反馈意见的情况进行了记录,作为规划调整的参考。
(记者郦莎通讯员钱惠娜)
“三服务”,让群众办事更便利
“现在办理护照业务真是方便!”日前,在婺城出入境办事大厅,得知可以通过“容缺受理”机制为孙女办好护照,市民叶某高兴地夸赞道。
5月19日临近下班时间,市民叶某带着小孙女急冲冲赶到婺城出入境办事大厅窗口咨询如何给孙女办理护照的相关事宜。
根据法律规定,未满十六周岁的申请人,应当由监护人陪同申请办理出入境证件,监护人无法陪同的,还应当提交监护人委托书。当民警询问其是否携带了相关身份证明和委托材料时,叶某急得把带来的所有证件都递给了民警。民警吴景生一边宽慰老人,一边仔细了解情况。原来,女孩的父母远在巴西做生意,平时都是由他和老伴照顾,暑期将至,小叶的父母打算让女儿去巴西玩,所以请二老帮忙带女儿申请办理护照。
了解情况后,民警告知叶某还缺少监护人的委托办理出入境证件声明书。听到这里,叶某急得直挠头,他说:“我没什么文化,也不知道怎么弄,小孩子今天是请假出来办护照的,原本我以为把所有证件都带上就没问题了,这可怎么办啊?现在这个时间巴西还是凌晨,我也联系不上儿子,只能等明天早上再过来了。”
为了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让叶某不再“多跑一次”,民警告知叶某现在办理护照也有容缺受理机制,可以预先受理小叶办理护照的申请,小叶父母可以通过微信方式将委托书发过来,民警与其核实确认后再予以办理,这样也不会影响孩子上学。听到这里,叶某松了一口气,不禁连连道谢。
如今,到婺城出入境办事大厅办理业务,无处不能体验到“智慧”的力量,“互联网+政务服务”这一大数据所带来的“化学反应”,已经转化成为“一次办好”的改革成果,为群众办事带来更多便捷和实惠,更为婺城落实“三服务”提供了稳健的基础。
(记者周金权通讯员丁悦)
“三服务”,让均衡教育进乡村
日前,在婺城区琅琊镇中心小学,四年级二班的同学们在金师附小陆莎老师的引领下,享受到了一场寓教于乐的英语“盛宴”。凭借出色的课堂表现收获到一份“小奖品”的汪芊芊回味无穷地说道:“陆莎老师好亲切,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大家进入英语世界之中。像这样的英语课,我上多少都不够。”
据了解,为了响应金华市教育工会关于开展助力脱贫攻坚教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号召,婺城区开展了此次名师送教下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三服务”理念,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本次活动除邀请名师为乡村学校师生送上高水平的课堂体验外,还为学校送上了书籍、触屏电脑等物品。
接过区教育局捐赠的图书,琅琊镇中心小学校长朱海峰满怀谢意地说道:“农村学校特别需要名师引领,教育工会的送教活动如同雪中送炭,不仅为我校注入了新鲜活力,更为农村学校与城市优质学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本次婺城区名师送教下乡的另一站——琅琊中学,校长张利东更是对送教下乡活动赞不绝口,现场召集了学校语文、科学学科教师,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向名师“取经”。
“通过践行‘三服务’理念,集思广益,拓宽渠道,能极大缩小城乡、区域间的教育资源差距,为农村学校教育品质提升提供强力引擎。”婺城区教育局副局长钱胜军说道。近年来,婺城区积极通过薄弱学校改造、建立教研共同体、教师轮岗、教育集团化办学等方式,不断推进城乡及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近期,婺城区教育局依托“互联网+义务教育”开展城乡同步课程、远程专递课堂、教师网络研修、名师网络课堂等活动,联通城乡学校,实现了远程互动教学,为农村及边远地区学校师生提供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互动交流平台,对促进校际交流、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起到了积极作用。
(记者王新宇通讯员章超菁)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