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苏晓婕、 见习记者 楼海航
5月22日,2019年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落下帷幕,来自婺城区乾西乡的射箭选手陈柏平为浙江代表队拿下了射击复合弓男女混合团体和射击复合弓团体两枚银牌,成绩不菲。从2010年入选浙江省残疾人射箭队至今,陈柏平已经连续参加了三届全国残运会。从2011年的一银两铜,到2015年的两银一铜,再到今年的两银,在射击这条路上,陈柏平始终不忘初心。
陈柏平曾经设想过,如果不练体育,自己的人生会是什么样。遭受的不幸或许会在心中结一道疤,成为人生路上散不去的阴影。庆幸的是,体育有催人奋进的力量,让他在人生的另一面找回了阳光和自信。日前,记者赶赴湖头村陈柏平的家中对其进行了采访。
飞来横祸
人生轨迹从此改变
陈柏平,出身于1978年,婺城区乾西乡湖头村人,原本与体育沾不上边的他,却因一场意外车祸改变了人生的轨迹,成了一名射箭运动员。
2007年,一个日常的傍晚,30岁的陈柏平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出门赴朋友之约。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晚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在大黄山公园附近,一辆大型农用三轮车横穿马路,撞上了正常行驶的陈柏平。“当时躺在地上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的腿没用了。”再度提起那起车祸,陈柏平已经能够坦然面对,只是这些无法愈合的创伤还诉说着那场劫难,“当时就想着,还好这条命还在,腿没了总比命没了要好。”
这一场飞来横祸让陈柏平失去了原本在工厂上班的工作,事已至此,陈柏平却并未自怨自艾,沉浸在悲伤中。“生活还是要继续。”抱着这样的想法,陈柏平开始寻找另外的谋生之路。“那段时间找不到工作,我就在火车站附近骑残疾人三轮车拉客。”陈柏平坦言,“但收入不高。”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也因此陷入了低谷。
就这样过了几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陈柏平有幸接触到运动员生涯,这还得要感谢乾西乡残联工作人员陈春燕。2009年,陈春燕推荐他参加金华市举办的残疾人飞镖比赛。“当时就想着反正在家也无事可做,不如试一试。”就这样,陈柏平带着“玩一玩”的心态走上了竞技场,却意外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能得奖还是挺高兴的,因为自己以前就喜欢玩气枪,正好能沾上边,很高兴。”陈柏平回忆道。
第二年,陈柏平因出色的成绩再度被推荐,参加气步枪射击比赛。这一次,他拿到了冠军!回想起当时的心情,陈柏平说还是很开心的,“毕竟第一次参加比赛就拿了冠军。”陈柏平告诉记者,还好自己比别人还多了点基础,能拿冠军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憾失金牌“真的太想赢了”
因为在市残运会上屡获好成绩,2010年,陈柏平入选了浙江省残疾人射箭队。为准备来年在杭州召开的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当年3月,陈柏平去了杭州的民兵训练基地进行封闭式集训。“当时的条件很艰苦。”陈柏平回忆道,“一开始,射箭的器材都没有,先是学习动作,每天都是重复一样的动作,挺繁琐也挺无聊的。”
后来有了器材,陈柏平的任务就是每天重复射箭,从早上6点起床,到晚上9点结束,一天要训练十多个小时,即使到了周末也只有半天的休息时间。或许是曾经的夺冠经历给了陈柏平勇气和信心,又或许是家人的支持,训练虽然乏味艰辛,但陈柏平却从没想过放弃,这一坚持就是十年。
付出了汗水,终会有回报!2011年,仅训练了1年多的陈柏平为浙江代表队夺得了一银两铜的好成绩。此后,在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陈柏平又交出了两银一铜的好成绩。尽管成绩优异,但是没能在全国残运会上获得一枚金牌,始终是陈柏平心中的遗憾。
对自己赛场上的表现,陈柏平表示,第九届残运会上的成绩自己并不满意,当时预想着肯定能拿下一枚金牌,却在决赛中以两环的微弱之差,遗憾地输给了对手,屈居亚军。“因为当年的状态自己觉得已经是很不错了,觉得拿下金牌应该并不困难,但就是因为这种太想拿金牌的心态导致最终错失金牌。”陈柏平坦言,“比赛中心态真的太重要了,假如当时我能放轻松,可能结果会不一样。”
赛场上,每个运动员都瞄准了10环的那个点,可落在哪个点上,除了实力以外,更有运气加分。这个运气,或许就是运动员当下的心态调整,“越想赢越有赢的欲望,这种欲望会影响你。”时至今日,陈柏平内心还留有遗恨,但失败并没有使陈柏平气馁,保持良好的心态,继续练习依旧是陈柏平的态度。
书写精彩运动生涯不设限
射箭或许是最挑战自我的一项体育赛事了,没有激烈的比拼画面,没有振奋的热身运动,只有与自己的博弈。今年5月,第十届全国残运会在天津召开。这次残运会上,陈柏平输给了前奥运会冠军,一位实力强劲的辽宁选手。天气因素、客观条件还有心态问题,让陈柏平再次与金牌失之交臂。
很多人问陈柏平,10环有多大,有碗口那么大、硬币那么大,也有人说像鸡蛋那么大。但其实10环就是一个点,用圆珠笔在纸上点一下,它就是一个10环,直径只有0.5mm。“今年天津的风太大,站在比赛场上,人都站不稳,再加上以前从来没在大风中练习过,所以发挥确实不好。赛场上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选手,自己的体力也有些跟不上了。”对于今年取得的成绩,陈柏平总结道,言语中透露着些许无奈。
对于未来将何去何从,陈柏平还没有具体的计划。他告诉记者,自己有考虑是否还要继续征战赛场。“这几年在赛场上年轻选手是越来越多了。”陈柏平感叹道。
陈柏平今年42岁,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都相对短暂,对于连续参加了三届全国残运会的陈柏平来说,他已经是赛场上的老将了,不过他对自己的运动员生涯没有设限,“射箭带给我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如今的我早就过了追求成绩的阶段,更多的是情感的热爱。”陈柏平坚毅地说道,他心中的火焰还尚未熄灭,只要还能打,就一定会坚持到最后,不断去完成、突破。
当记者问道退役后是否有转行当教练的想法,陈柏平提到了实施中的诸多困难。他坦言:“射箭本来就是一项冷门运动,参与的人不多。”陈柏平也和朋友设想过开一家射箭俱乐部,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杭州这样的大城市,射箭俱乐部都不好开,何况是金华呢。”陈柏平说道。
回望过去,十多年的运动员生涯无疑是陈柏平前半生中最为丰富多彩的经历,征战赛场,挥洒热汗,许多人穷其一生都未必有如此拼搏奋斗的十年。如今,陈柏平一家已经搬进了新建的大房子,宽敞、明亮、干净;温柔贤淑的妻子陪伴在身边,生活温馨幸福。对于陈柏平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如何书写同样精彩的下半生,是他目前需要考虑的。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