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花满婺城带来经济效益美了村子 富了农民

2019-08-21 09:30:45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贾佳 通讯员 陈伟达 翁雪姬

  记者 贾佳、通讯员 陈伟达、 翁雪姬

  今年3月,距离金华市区50公里的塔石乡苏坑村,两百余亩油菜花不仅灿烂了春天,还为这个偏远的婺南小山村带来了近三万名游客,受益农户161户,带动农户收益、村集体收益、旅游观光收益超40万元。这是“花满婺城”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婺城财政资金助推薄弱村高质量“造血”的典型。

  今天,请跟随记者的笔尖,走进这一块遍地金黄的“黄金地”。

  油菜花也能促“消薄”

  苏坑村另辟蹊径实现美丽蝶变

  “随处能见着的油菜花,竟然能让一个位于婺南深山里的小山村脱贫摘帽?这句话,搁在以前,怕是没人敢说。但是,它就是发生在塔石了。”说话的是塔石乡党委副书记李海滨。尽管距离油菜花节已经过去近半年,但谈起今年三月份时塔石的美景盛况,这位拥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语气里还是难掩自豪情绪。

  3月29日、30日,短短两天时间,油菜花节为苏坑村带来了近3万名游客,40多万元的收益。这也意味着,该村自此有了200余亩的“黄金地”。

  这两百多亩“黄金地”,曾是让乡、村两级干部“挠破了头皮”也想不出用途的荒地。苏坑村全村共157户、460人,行政区域面积300公顷,山林面积3971亩,耕地面积321亩。因为耕地面积少,苏坑村的村民们只能靠微薄的山林租金维持生活。没有产业,让村集体收入近乎为零。

  “那时候,我们村两委几乎都要靠‘化缘’度日,因为实在是没有钱。”单靠扶贫款度日也不是个事情,该村党支部书记傅开棠认为,只有造血脱贫才是硬道理。然而,当时的苏坑村属于集体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众多。大多青壮年都在外经商务工,在家的多为老人和小孩。劳动力短缺、土地抛荒情况严重。

  如何在“劳动力限制”中寻找突破?苏坑村两委班子将目光“瞄”上了山坡上零零散散种着的油菜花:苏坑村土壤肥沃,空气清新,气候适宜,十分适合油菜花的种植。更重要的是,油菜花种植简单易操作,就算是老人与小孩稍费些工夫也能完成。去年10月,苏坑村两委独辟蹊径,从抛荒土地里寻找出路。在村民代表大会之后,通过土地流转将这片荒废梯田成片整合,由此解决土地问题,同时,依托高山梯田的独特风貌,也让苏坑村的油菜花海有了别具一格的美。

  在苏坑村,关于这片油菜花海,村两委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气候适宜是天时,高山梯田是地利,人和就是财政资金这场‘及时雨’。”李海滨告诉记者,因为缺少启动资金,刚开始的油菜种植项目也是举步维艰。后来是在区财政局、区农村农业局等部门的支持下,成功申报了2018年专项扶贫产业化发展项目,获得了财政资金拨款48万元,用于油菜基地的开发,“天时地利人和,这三点全部到位后,这个项目算是真真正正地开展起来了。”

  婺南贫困山村完成华丽转身

  村民直呼:黄金地

  在苏坑村,这片油菜花海还有个别致的称呼,叫做“黄金地”。除了油菜花色泽金黄,盛开的时候像极了遍地黄金以外,这一片“黄金地”也实实在在让村民们的日子富了起来,美了起来。

  “我们家以前真的很苦,都是吃低保的。”村民傅阿姨说,和大部分苏坑村民一样,傅阿姨的子女都在外打工,只有一个身体不是那么好的老伴儿和她相依为命。傅阿姨说,虽然以前也很受政府关照,但光靠救济金,生活还是过得格外拮据,“现在有了这一块‘黄金地’,日子好过多了。”

  傅阿姨告诉记者,自家有近3亩的地。作为一位农民,有地本来是件幸福事儿,可因为年纪大了,老伴儿身体不好没有能力下地耕种,儿子又在外,这地便成了她“甜蜜的负担”。“现在好了,我这地被村集体租用了,每年可以拿现成的租金了!”

  荒地也有了租金,这件事儿让傅阿姨乐了好久。但好事儿还没有完:油菜花基地的种植和维护需要劳动力,村两委班子决定聘用在家农户,“油菜花种植并不是什么难事儿,以前我家也种过。对我们老头子而言,这份工作再适合不过了。有活干不说,还拿到了一千多块钱的工资。”记者从村里财务处了解到,油菜前期种植的人工费用67620元(种植劳动力包括低保户6人、低保边缘户2人、五保户3人,残疾户4人等),油菜后期管理(除草、施肥及除虫害等)人工费用11760元,收油菜籽人工费用31120元等,共计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1000多元,大大地带动了低收入农户增收。

  不仅如此,这一片油菜花海所带来的“美丽经济”也让傅阿姨大大的赚了一笔。傅阿姨说,今年三月,油菜花盛放的时候,苏坑村来了不少的客人。考虑到城里人喜欢“野味儿”,傅阿姨便将自家晾晒的吃不完的笋干拿出来卖,“原本没想着能卖多少,结果油菜花节开幕那天,一下子全给卖完了。后来人家找我买,我都拿不出来。”尝到了“甜头”的傅阿姨立马回去做起了清明馃、油煎包、麻糍这些充满塔石风味的小吃,也挣了不少钱。

  “这短短几个月赚的钱,比我们几年挣得都多。这不是‘黄金地’是什么?”谈起这几个月来自家生活发生的变化,傅阿姨的脸上是难以掩饰的激动与喜悦,“前段时间,孩子们给我打电话,说他们也打算回来,在村里开一家小餐馆什么的。”

  就这样,苏坑村民都笑着等春天再来,等油菜花再开,等日子愈发美起来。

  集体消薄 村民增收“两不误”

  “花满婺城”让塔石乡尝到美丽经济的甜头

  油菜作为经济作物,种植技术要求低,易存活,花开可赏,结籽可榨油,嫩茎叶可作蔬菜,种子和叶可入药,可谓是浑身是宝。除了带动了低收入农户增收以外,这一片油菜花田也为苏坑村的村集体带来了不少收益。

  “因为这是我们首次进行大规模种植,相关种植经验缺乏。”苏坑村党支部书记傅开棠告诉记者,油籽产出有14113斤,产出菜油约4710斤,出油率仅有33%。但尽管如此,仍完成了菜油销售4670斤,实现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70050元。产出的菜油几乎销售一空,短短几个月就完成了之前村里好几年都没完成的消薄目标,这让傅开棠对油菜花谷充满了信心,“接下来,我们将为它打上绿色生态土菜油的品牌,让它逐渐产业化。”

  苏坑村成功“摘帽”,让大家见识到了这个婺南山村的美丽与活力,也让塔石乡真正尝到了美丽经济所带来的甜头。

  李海滨直言,油菜花种植基地专项扶贫产业化发展项目属于因地制宜的典型。以“花满婺城”为主题,结合本村荒地多的实际情况,本着保护耕地、变废为宝的原则,选择适合种植、易于种植、有观赏性的经济作物油菜品种,把抛荒地变成了“吸睛”又“吸金”的“黄金地”。

  同时,通过申报省级产业扶贫项目,由财政资金予以保障,成功撬动了“油菜花节”的运作。基地还安置了种植本村富余劳动力,使其有活干、有事做,增加了低收入农民的收入。总之,油菜花种植基地专项扶贫产业化发展项目的成功运作,为解决苏坑村耕地闲置、低收入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

  “更令人惊喜的是,油菜花节不仅为苏坑村打响了品牌,更为塔石乡擦亮了招牌。”李海滨说,油菜花节后,塔石乡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旅游热,“6至9月份民宿全满”更是成为了塔石旅游的常态。余仓村一民宿老板老刘更是感慨:“花满婺城,不仅美丽了乡村,更甜蜜了老百姓的生活。”

  今年11月份,塔石乡银岭村珊瑚自然村的百合要开了。山谷的百合又会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一片美丽,感受村民们在美丽经济里的幸福新生活吧。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