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消息(记者张黎明、通讯员郑韵、周静莉)12月5日,一个装有二代身份证、医保卡等相关证件的EMS快递从金华送达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寺下镇。这项跨越800多公里的跨省“无证明、零次跑”的代办服务,让戴某恢复了户口,有了身份证,也能享受医保了。
今年10月,水利水电十二局工程局基地管理局为在职职工及退休人员办理“一卡通”工作中,无法联系上原退休职工戴某。工作人员查阅了戴某的档案,得知其办理病退后就回了老家。由于戴某没有留存任何联系方式,无法确认戴某的情况,十二局工作人员只好向辖区白龙桥派出所求助。
社区民警找到婺城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窗口民警方樱频查询了戴某的户籍档案情况,除了查到2012年9月戴某的户口因失踪被注销外,没有任何关于戴某的身份及联系信息。细心的方樱频通过一点通系统搜索到了戴某弟弟的户籍地址,并与户籍地上犹县寺下镇派出所取得了联系。对方民警核查反馈,戴某仍健在,但患有严重精神病,一直由戴某的弟弟监管,还提供了戴某弟弟的手机号。
方樱频立即向分管领导杜啸波汇报,准备恢复戴某的户口。在调查取证中,民警多次联系戴某弟弟了解情况。当年戴某在其父退休后顶职到十二局,工作没多长时间,因为患精神病回老家养病。1996年12月,单位给戴某办理了病退手续。之后戴某的精神病愈发严重,发展到后来与家人也无法交流,生活不能自理。2010年左右,戴某从家中走失,家里兄弟姐妹找了一段时间也没找到。2012年9月,前往探望的单位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由单位向公安部门申请将戴某以失踪人员户口注销。
戴某的弟弟说,其哥哥早就已找回,因没有身份证和医保,存在看病困难的问题,家人也多次想带他到金华办身份证,可是母亲已80岁,自己又有四个孩子均在上学,加上哥哥生活无法自理,这事就一拖再拖,直到被停发了工资。
针对戴某的特殊困难情况,婺城公安分局行政审批科会商,由婺城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主动以十二局基地管理局的申请启动民情代办户口恢复事项,并指定方樱频为具体承办人,杜啸波为包办领导。
12月2日上午,杜啸波、方樱频、社区民警姜舍林和十二局工作人员一行4人,驱车赶赴戴某弟弟的家中上门代办服务。戴某弟弟喜出望外地说:“虽然知道浙江的公安会过来,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随后,他上山接下了戴某。民警为相关人员做了询问笔录、拍照、采集指纹,一次性取得了恢复户口所需材料、证明,同时受理了申领二代身份证事项。
12月3日下午,一行人在上犹县寺下镇完成工作后,戴某一家说要录一段视频让民警带回金华以表达他们的感谢。视频中,身为客家人的戴某家人用并不流利的普通话说:“金华的公安局能赶到这里为我哥哥办理户口和身份证,这么远的路,我们真的很感谢,非常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心,谢谢你们。”
今年以来,婺城公安分局行政审批科深耕“家服务”理念,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窗口服务的应用,进一步将“民情民访代办”与“无证明城市”融合,开展群众疑难事我代办工作,树立“伴(办)你同行”婺城公安服务品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