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单村供水”破题山区百姓“喝水难”——

婺城清泉畅饮“惠”入山乡

2020-04-09 09:03:12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张苑 文 田双双 通讯员 周杰

  记者张苑、文田双双、通讯员周杰摄

  在广袤的婺西南山区,天然的繁茂植被层层叠叠覆盖绵延起伏的山岭,涵养着丰富的水源。汩汩清泉沁过层峦叠翠,汇入沙畈、莘畈、金兰、安地、九峰五座中型水库,充盈着金华人的五口“大水缸”。然而,长期以来,山区百姓守着家门口的“大水缸”却遭遇“喝水难”。自2018年开始,婺城区从破解海拔高供水难、经济贫困筹资难、地势险峻施工难三大关键难题入手,加速推进单村供水站提质提标建设,引入建管一体化机制,保障山区百姓舌尖“一口好水”。据悉,项目涉及莘畈乡、塔石乡、沙畈乡、箬阳乡、安地镇、琅琊镇等乡镇100个村3.6万人。

  高海拔村实现保供水

  在莘畈乡学岭头村供水站,记者看到,高山水源经取水口过滤进入单村供水站,再由供水站智能系统控制,完成蓄水、次氯酸钠消毒、净化等自动化流程,分离了细菌和杂质,却保留了山泉甘美的本味。清水通过进村管网入户,水龙头一开,水声哗哗,村人拿它洗菜煮饭,健康又方便。

  学岭头村位于海拔150米的莘畈水库库尾。这里严格实行水源地保护政策,没有工业污染,没有畜禽养殖,这里空气清新,随风飘洒的雨丝仿佛都带着绿意。近40年来,这个库容3773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源源不断供应莘畈溪沿线乡镇农业灌溉用水,经金华市金西自来水有限公司净化处理供给蒋堂镇及金西三镇15万人口的饮用及生活用水。过去的数十年间,守着家门口的“大水缸”,学岭头人却常常没水喝,尤其到了夏季,干旱少雨,村里自建的用来引流山泉的蓄水池早已干涸,水龙头里不出水,村人只得到溪里挑水,溪水很浅,泛着浑浊。

  学岭头村村主任盛作成介绍,去年,学岭头村在结对帮扶单位的支持下,不仅摘帽脱贫,还得到10多万元资助作为村自筹的20%工程款,成为婺城区首批建成单村供水站的山村。供水站建成后,村里的入户水流变清了,水质变好了,全村139户共442人喝上了健康水。哪怕到了盛夏枯水期,自来水公司用消防车及时送水上山,灌满供水站的清水池,便能保障村民日常生活用水不受影响。村集体按每吨1元向村民收取水费用于入户管网日常管理,定价仅城市饮用水管网的30%。

  受制于高海拔,类似学岭头村曾经的饮水难问题在婺城区各水源保护区并不少见。沙金兰联库供水,在金兰水库取水口经由金沙湾水厂向金华市区江北及江南部分片区供水。安地水库经仙源湖水厂向金华市区江南部和金义都市新区供水。受益人口达100万人。金华人喝沙畈水长大,沙畈人没水喝却早已不是新鲜事。目前,婺城区已在沙畈、塔石、箬阳及安地部分偏远山区加快实施单村供水站建设,计划于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工。

  偏远山村喝上惠民水

  塔石乡郑家塔村位于婺南半山腰,交通不便,全村在籍100多户350多人口,村集体欠债3万多元,长久以来都是政府消薄帮扶村。山里人靠山吃山,看天吃水,祖祖辈辈三户一组,五户一队,各自寻找水源,自建蓄水池,引山泉入户饮,村里引水管网错杂密布,常常需要维修,水流不稳、水量减少、水里混进泥沙等情况时有发生。十多年前,村里也曾修建两个较大的蓄水池,但一个水池只能供应10多户同时用水,依旧未能根本解决村里饮水难问题。

  斑驳爬满两行狭窄的院墙,电线杆上悬着的对农广播是这条悠长的古村老巷子里唯一的喧闹。郑家塔村村支书谢宝勇告诉记者,平日里,全村300多名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讨生活,留下40多名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守着家门。家里的水管出不出水、家中老小能不能喝上一口好水是外出打拼的郑家塔人时常压在心头的牵挂。去年,眼看着部分山村建起了单村供水站,家家户户喝上了健康水,项目建设20%的自筹资金却成了村里的棘手事。

  伴随婺城区农饮水提标达标建设的不断推进,今年,一口“惠民水”向郑家塔村奔涌而来——区财政全额承担单村供水站建设费用,并补助村内管网建设80%,大大减轻了村集体筹资压力。

  在开展单村供水站建设过程中,婺城区有关部门就辖区内相关村落基本情况进行了前期摸排和调查。据了解,全区饮用水保护区范围村均为单村供水,大多仅有简易蓄水池,水量难以保证,水质不合格。经初步测算,婺城山区、半山区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单村供水站达标提标建设概算约5235万元,按原标准即村自筹总工程款20%测算,各村需自筹1047万元。由于饮用水保护区范围内村集体经济薄弱,筹资改造存在较大困难。然而,建设单村水站(含取水口堰坝、滤池、引水管、蓄水池、净化设备、消毒设备等)是近期解决山区村不合格饮用水问题的最好途径。

  “小小水龙头,连着大民生”,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为确保婺城区农饮水全域合格,区政府常务会决定,2020年婺城区财政将全额承担水源地保护区内单村供水站的建设费用,村内管网建设补助资金按原标准即财政补助80%、镇村自筹20%执行。

  施工困难村引来放心水

  连日来,在塔石乡小埠口村,施工人员正忙着给单村供水管道包边,这将有效减少日晒雨淋对管道的侵蚀,延长管道寿命至10余年。据悉,小埠口村单村供水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不多日,村民们便能喝上“放心水”。

  小埠口村人依山而居,屋舍错落,高低落差大。从前,村里把蓄水池建在了地势相对平缓的半山腰,由高到低引水入户。然而,水流或疾或徐,时常不稳,地势低处的人家甚至出现爆管,且水质抽检尤其是菌群检测通常严重超标。几拆几建,如何在险峻的地势上建成一组让村民们用得放心的饮用水管网,这个难题终于在这次单村供水建设中顺利破解。

  婺城区引进金华市金西自来水公司等专业单位,全面推行建管一体化机制,即全过程管理,参与项目设计方案评审,负责管材质量把关、施工到建后的管理维护,以保证建好并管好山乡“一口水”。为保障水量和水质,小埠口村单村供水系统按每人每天140升的用水标准设计,取水口被选在了人迹罕至、水源丰富的山顶,供水站则设在了离山顶不远的竹林深处,距离村舍200米。这看似短短的200米,地势爬坡没有路,砾石上覆着泥土,人不好走,吊机更上不去。十余吨的混凝土、管材等建材完全依靠人力或人赶着骡子来来回回背上去。一人走一趟不过背一百斤,一头骡子走一趟也不过两三百斤。考虑到地形复杂埋管难,管网建设采取了延边铺管、包边护管的方式。因为山区落差大地势低点容易爆管,管道上安装了减压阀。

  项目建成后,承建自来水公司将安排工作人员每周一次对各供水站及干管进行系统维护,包括清理取水口滤管泥沙、供水站卫生维护、补充供水站消毒液、对净化设备进行反冲洗等;每月一次对各单村供水项目原水及末梢水分别采样,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村民饮水稳定达标。如遇漏水等问题,工作人员将及时上门服务,通过专业测漏设备快速找到漏水口进行处理,既节约了水资源,也为百姓生活带来了便利。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