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苑文 、通讯员杨梅清)时间已过清明,可安地老街上婺城区桂花糕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许凤余却频频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清明粿采购订单。自正月恢复快递后,老许夫妻俩就开始忙活着备料制作清明粿。让两位老人没有想到的是,今年的吃食生意竟好过往年。每天起早贪黑做的清明粿当日便售罄,整整一个半月,清明粿日均销售额达到1000多元,带动山药片、鸡翅、鸭掌等其他小吃销售2000多元。夫妻俩尝到了甜头,眼下正着手包粽子,每天包200多个,现做现发,马不停蹄推动婺城小吃在全国市场“走红毯”。
据悉,疫情防控期间,送货是老许夫妇卖小吃最大的困难。可是,在儿子和儿媳的帮助下,这个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金华市区自家送,忙不过来时找跑腿送,发往金华以外地区的,速冻后装袋抽真空,再放入冰块快递送。如此一来,做好了产品保险,许家小吃也跟着快递飘香全国。
许凤余介绍,受疫情影响,大家普遍宅家,可现在年轻一代并不擅长烹饪,没了外面的餐厅当食堂,线上找吃食便掀起了一波小吃销售热。可收获这份意外惊喜的不只有老许一家,婺城区不少小吃类非遗传承人都分到了这份“小吃红利”。
“糖古糕点”曾以其“婺式月饼”走红金华的中秋节。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清明节,“糖古”通过配方改良,把玩起了清明粿,连续一个月接单共5000份,创下销售额15万元。金华本地订单提前预约,上门自提。令人惊奇的是,外地订单占到了70%。负责人徐家兴介绍,在既往金华糕点的销售中,金华人纷纷用“糖古糕点”作为走亲访友伴手礼,由此积累了大量外地客源,在今年的清明呈现出明显的市场转化率。
在位于婺城区琅琊镇的恋苍泸餐厅,清明粿单品1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的“战绩”同样让小店负责人、婺城区非遗传承人周萍喜上眉梢。周萍介绍,往年,小店清明粿主要供应各家大小饭店,受疫情影响,多数餐厅不开门,小店转型定位散客做零售。考虑到疫情防控,尽量避免人员流动,周萍在金华市区选定了若干提货点,根据订单每天向固定提货点送货;针对附近县市区的订单,则通过大巴托运,由代理提货并安排送货。
婺城区非遗中心主任朱明升介绍,疫情给众多婺城传统小吃生产经营从业者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督促大家加速适应网络营销,运用线上销售,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及桂花节等婺城特色节庆将陆续到来,婺城小吃经济未来可期。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