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消息(记者章馨予)记者昨从市农业专班了解到,今年春播工作启动以来,我市通过政策推动、潜能挖掘等举措,全力推进粮食生产增产保供。截至5月26日,全市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78481亩。
稳定粮食生产的关键在于政策推动。我市从提高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保障设施农业用地需求、切实保障农业生产灌溉用水、完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建立健全规模种粮土地流转机制、大力推进粮食高产示范片建设等6大方向出发,出台稳产保供政策,加强“米袋子”“菜篮子”保障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提振种粮农户种植信心,我市新制定实施5条奖补措施:提高稻麦规模种植直接补贴标准,在原标准上每亩增加补贴50元;提高旱粮生产基地补助标准,在原标准上每个基地增加补助5000元;对新建扩建粮食烘干、水稻育秧、机具保养等农业服务中心项目,按投资额的60%予以补助;对原种植非粮作物或抛荒的基本农田改种水稻等粮食作物的,每亩给予乡镇一次性奖励2000元;设立市区十佳优秀种粮大户10个,每个奖励8万元,市区优秀种粮大户10个,每个奖励5万元。
政策引导之余,更要想方设法挖掘潜能,紧盯当下单季稻、连作晚稻、旱粮等秋季粮食作物,努力扩大种植面积。4月以来,全市推进粮食功能区抛荒地开展粮食生产,引导粮食功能区非粮作物逐步有序退出,目前已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13442亩,整治后改种植粮食作物10798亩。同时,结合农业“标准地”建设扩种粮食,目前经整村流转土地统一粮食种植面积已增加约5300亩。在农作模式方面,推行旱粮种植、粮经套种,立足现有耕地实际深挖潜力,引导各地单季稻改种双季稻,大力扩种旱稻以及马铃薯、玉米、大豆等旱杂粮作物,预计秋粮种植面积可扩大约3万亩。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