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民生

创新茶香冷淘 引领盛夏经济

2020-07-24 08:49:21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张苑

  盛夏时节,婺城区“冷淘民俗”非遗项目传承人、68岁的方根木正在尝试制作一款飘逸清新茶香的金华冷淘,并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直播试验过程,邀请网友共同品评提议。如此一来,这款茶香冷淘未及问世,便引来频频关注。

  的确,酷暑之下,仿佛唯有冷淘这一款主食可下喉。新出水的冷淘洗净了浮浆,加上少许生抽或是豆瓣酱以及麻油,切入姜黄与蒜白,撒上一抹葱绿与星星点点的肉末,再往碗底埋上几粒暗红色的炒花生米,搅拌均匀。冷淘入口爽滑,眼落进碗里,只见缤纷五彩的一路好风景,循着鼻翼间葱蒜香的清冽与酱香的沉郁不断交织博弈,渐入佳境,一个不小心一碗冷淘就见了底。花生米被碗底的汤汁泡出了五香味,成了点缀得恰到好处的轻灵小食,好一顿美餐。如是,可谓得冷淘者,得盛夏经济之半壁江山。

  传说金华冷淘始见三国。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北方将士南下,思念家乡的面食,吃不惯南方的米饭。无奈之下,将士们便琢磨出了这“米做的面”。《齐民要术》等农学专著中即有“牛角钻孔”等冷淘制作工艺的记载。而在福建一带,茶香米粉或早已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了方根木以启发。去年,他便开始着手相关资料的搜集和原材料的拼配。今年谷雨后,方根木循着网红茶“箬阳红”问道婺城南山之巅的箬阳乡,搬回了数十斤新茶,反复探索红茶冷淘及绿茶冷淘的制作。

  金华人好吃,更讲究吃法。一碗朴素无华却回味悠长的金华冷淘,烹饪起来却须得其章法,过程中是满满的仪式感。取适量冷淘干浸入凉水中浸泡,待其软化后,取冷水下锅煮开,待水沸腾,即将泡软的冷淘投入开水中煮,待水再度沸腾后,持续大火煮5分钟,关火,加锅盖,焖煮。如喜冷淘有嚼劲,焖煮时间短,如喜口感绵软,焖煮时间长。焖煮后,将锅内冷淘捞出,立即投入事先备好的凉开水中,漂洗浆水,随后捞出淋干,再拌上各色佐料,一碗地道的金华冷淘便成了。方根木介绍,相较传统冷淘,这款茶香冷淘不适与葱蒜配伍,皆是芳香,俗道相冲,且茶香冷淘必须待其凉透,方能彰显茶香本色。

  冷淘在金华,生于乱世草莽,却登得庙堂之高,进得寻常阡陌。民间传说,明清两代多出勤政帝王,少不得议事至晌午。炎炎夏日,大臣们殚精竭虑,早已饥肠辘辘。皇帝一声令下,御膳房便给每人盛上一碗冷淘,烹饪便捷,入口爽利。在金华的农忙“双抢”时节,面朝土地背朝天,酷暑伤了脾胃,农人们食欲不振,只想往肚子里灌凉水,可午后还有半日的活儿,又无甚闲暇置办一桌可口佳肴。这时候,冷淘便是农人们最常吃的开胃主食。如今,冷淘夹带着金华人温暖的儿时记忆和浓浓的民俗味道,每逢盛夏便如期走进人们的况味生活。方根木介绍,冷淘的旺季已至,每日4000斤的产能供不应求,常常断货。

  这份供不应求恰恰源于老手艺人方根木骨子里的骄傲。冷淘的制作工艺着实复杂繁琐,最传统的就是“磨浆制作法”,须经选米、淘米、泡米、磨浆、榨浆、蒸粉团、舂粉、挤丝(漏粉)、漂煮、出锅、洗浆、盘丝、晾晒、捆扎等工艺。由此,做冷淘的手艺人在婺城,与木匠、篾匠等一道,被尊称为“老师”。匠人得人敬仰,不外乎为人的正直善良与做手艺的勤勉精湛。这份知味者的精湛让婺城冷淘里飘出了“箬阳红”的馥郁茶香,也为婺城非遗各秀奇招引领盛夏经济开了个好头。

  (记者张苑)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