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盛游
“无证明城市”改革入选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名单、义乌市被列为国家电子证照应用试点、东阳花园村启动全省唯一的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近段时间,我市改革领域捷报频传,改革大竞赛激发的综合效应持续显现。
改革大竞赛是今年市委、市政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在建设“重要窗口”中打造“金”字招牌、交出高分答卷的有效载体。半年多来,在赛改革创新、赛改革攻坚、赛改革速度、赛改革深化和改革领跑举措评比、创新案例评比、重大试点评比、重点指标评比的“四赛四评”竞赛机制下,各地各领域改革氛围愈发浓厚,形成了全员竞跑争先进位的良好局面,全市共新增国家和省部级改革试点8项,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全体起立全员竞跑
省委车俊书记强调,建设“重要窗口”,要展现“全省域都是主角、全方位都要展示”的姿态和担当。金华历来是改革的前沿阵地,不少改革举措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开展大竞赛,目的就是激发人人争当领跑者的改革激情,通过活动制度化、制度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竞赛机制,把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集中到关键处,形成“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的改革集成效应。
把改革置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面对疫情冲击,生产生活一度被迫按下“暂停键”。
复工复产挑战更为严峻。面对困境,唯有以改革的思维和办法破解难题。“在手机里点一点就能了解最新信息和政策,非常管用。”星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颜放光说。扶持政策明了、项目申报简便、一站式满足诉求……市经信部门推出的“企业码”成为数万企业新宠。为有效应对外贸企业出口订单下降问题,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联合相关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创新“外贸+信用+金融”改革,推出“金贸信融”融资业务,加大金融信保、出口转内销力度,6月我市出口同比增速和贡献度均居全省第一。此外,“五减”政策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十县连廿县”劳务对接、共享员工等改革举措走在全省前列,信用监管、市场监管、安全生产、建设、教育等各领域均第一时间发布助企帮扶政策。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改革大竞赛中亦能找到相通点。今年以来,大竞赛活动通过量化比拼内容,明确了一批改革创新、改革攻坚、改革深化项目。而这些项目,或是重大改革试点,或能牵一发动全身,对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引导不同领域力量朝一个方向前进,大竞赛活动实现了哪里发展最急需、哪里就是主赛场,改革的“这团火”就燃向那里、绽放光明。
真正的“一把手工程”
改革是需要打破瓶瓶罐罐的,是需要啃硬骨头的。主要领导是否真正重视,效果完全不一样。
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一把手”体验“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机制,目的就是为了让各地各部门“主官”带队抓改革。大竞赛活动进一步击响鼓、敲重锤,紧紧扭住这些“关键少数”,常态化、长效化推进“一把手”体验制,明确市县两级所有涉及“最多跑一次”事项的部门“一把手”,以办事群众企业身份或陪同办事方式,每年度体验本部门“最多跑一次”全部事项1次以上、高频事项3次以上,并积极推动体验方式从“线下办”向“掌上办”转变,体验内容从政务事项向公共场所服务延伸,体验地点从大厅向基层拓展。
“小孩和老人的医保能在手机里代办了,真方便。”不少市民点赞。这一便利,正是“一把手”体验“最多跑一次”改革直接催生的“战果”。市医保局主要负责人在体验过程中发现,前往窗口办理城乡居民参保登记的群众不在少数,原因是此前的“网办”只能给本人办理,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儿童和老人无法享受这一便利。于是,网上帮办服务开发上线,免去了群众跑腿之劳。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有320多名“一把手”开展体验活动,体验办事事项680多项,检视问题375个,整改问题107个。
大竞赛活动“月晒季评”的晒拼机制、“群众打分”的考评方式,营造了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气氛,让各地各部门“一把手”感受到压力,也激发着以改革惠民生、促发展的动力。“一把手”以群众企业视角亲身体验,发现问题分析解决,找到堵点及时疏通,让改革更加贴近基层所盼。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立场愈发坚定,改革也真正成为了“一把手工程”。
不只是一场竞赛
开展改革大竞赛的目的不只是“打比赛、争高下”,而是以此为载体,鼓励各地各领域攻坚克难、大胆创新、锐意开拓,推动更多改革举措成为“领跑者”,助力高质量发展。半年多来,改革大竞赛引领多个方面发生可喜变化。
赛出了改革的广度,竞相奔跑氛围浓。在你追我赶中,各地各部门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多个领域改革实现突破见效,发展活力不断得到释放。如强主体,通过开发奖补资金信息管理系统等改革创新举措,政策资金直达企业,今年以来已有23项政策涉及金额14.5亿元实现线上申兑,惠及企业5376家,为实体经济解了渴、提了劲。如聚人才,在全省首推“揭榜挂帅”引才机制,面向世界发布招贤令,用全球大脑解决金华发展难题,打响“卡脖子”技术攻坚战。各地各部门以改革角力、凭创新出彩,激活了蛰伏的发展潜能,助力我市MEI指数在全省排名有较大提升。
赛出了改革的深度,争先进位斗志足。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我市企业开办“零见面”模式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在此基础上,今年市市场监管部门依托证照分离改革推动企业开办迭代升级,打造了融合外网“智能申报”、内网“智能审核”、前端“智能展示”、后端“智能分析”的全链条、立体化、智能化企业开办2.0升级版,实现注册申报提速50%、登记审核提速80%以上,继续领跑全国。
赛出了改革的温度,为民服务实效高。在磐安县,“浙里办”实体服务窗口可办理医保、学费代缴、户籍申请、营业执照申领等60项业务,贴近了基层实际。把线上功能搬回线下,是基于村民不熟悉“网办”操作的考虑。改革的为民情怀,还体现在“一件事”上,让群众办事从“到一个部门跑一次”向“办一件事跑一次”转变。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一警情三推送、犬只登记等14项群众关注度高的“一件事”改革,并围绕“一件事”情景化应用推动“无证明”延伸扩面,将医疗、银行、保险、水电通信等行业纳入首批拓宽领域,减少提交各类证明64万余件,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让群众来打分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方便不方便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近期,我市掀起了九大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大会战,聚焦交通、文化、体育、旅游、商务、生活、医疗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开展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等“五化”行动,努力给群众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我将直面矛盾问题,全面、真实反馈信息给上级,以实际行动助推改革成果更好惠及企业和群众。”最近“上任”的改革督察员汪燕飞说。日前,市委改革办聘请了全市首批改革督察员。这支改革督察队伍,由企业主、群众代表、基层代办员、事务所和中介机构负责人、新闻工作者、两代表一委员等组成。他们具备专业素质、熟悉基层实情,将带着企业所盼、群众所需参与改革进程监督。与此同时,我市还出台了“改革金点子”奖励管理办法,每季度征集评选10大“改革金点子”,并分别予以500元奖励。
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说,改革的重要落脚点,是为企业、群众谋福利,因此改革的成效好不好、作用大不大,也应由企业、群众来评价,促进改革举措真正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
为使竞赛成果达到最佳效应,市委改革办每季度征集一批改革案例库、改革试验库、改革事例库,及时总结活动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根据评估情况建立滚动式重点推广改革经验清单,做到成熟一项,推广一项。今年以来,重点推进了疫情防控工作中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数字化管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各领域改革成果的集成叠加,“标准地”事中事后监管、民情民访代办制、“金税e站”等15项改革经验做法在全市复制推广。
“开展改革大竞赛活动,就是要让各地各部门都有一股闯关探路、敢为人先的劲头,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士气、添动力。”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说,下半年将继续推进改革大竞赛活动走深走实,努力推动形成更多走在全省前列的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改革成果。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