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在村中、村融景中。婺城区琅琊镇上盛村,是婺城区这几年正在悄悄“美颜”的村庄典范。白石晚霞、碧塘龙蜇、怪石牛眠、兹源春色、黄坞秋风、万竹天籁、岩涧仙踪,在它这里,都是一览无余。
几乎每个村庄,都有一棵大樟树,樟树的年轮越多,就代表村庄延承的历史越久,上盛村也不例外。村口那棵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樟树,它枝繁叶茂地庇佑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见证着时光荏苒中这个村的代代风华。在经历了近800年的风雨沧桑后,上盛村拥有汉族、畲族、苗族、壮族四个民族,盛、吴、丁等73个姓氏的村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改革开放以来,昔日落后的小山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满眼皆绿的风光。
上盛村田园风光优美,耕地面积2000多亩,山林面积1万余亩。不管是“门面”担当的敦伦亭旁,还是贯穿全村的河流两岸,都种满了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走入村边的数十亩毛竹林中,曲径通幽,别有风味,清新的山风从悠悠青山中扑面而来,欢乐地穿过青翠竹林,奏出一曲醉人的乡村欢乐曲。不仅如此,村中还有油茶种植基地和生态茶园、上盛牧场、百亩板栗园、水稻基地和蓝莓园,让这个小村庄有了“森系”的称呼。
乡村呈现出的自然生态风貌、特色突出的乡土田园,能有效保护管理生态宜居风貌,为村庄填上“绿色屏障”。近几年,围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上盛村以开展环境大整治为突破,盘活村庄绿化机制,着力提升乡村绿化美化质量,扎实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村庄绿化美化。让这个人文古迹特色明显的村庄也能听见鸟语,闻到花香。
但是,如果你要真正了解上盛村,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欣赏它的绿色风景中,这一站就要必选敦伦堂。敦伦堂中的“敦伦”二字意为敦睦人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有自己的责任,“尽本分”是“敦伦”二字想要传达的意思,这也是上盛村村民们从古至今的行为准则。
飞檐翘角,气宇轩昂的敦伦堂,一进大门,长方形的天井合院,充分体现中式建筑的魅力。除了正中梁上高悬的赫然醒目“敦伦堂”匾额外,在后进正中梁上还挂着“桑梓怀仁”的匾额。这块匾额是一县知县的太学生盛景樑在清道光十六年所立。在敦伦堂两侧,还张贴着中国古代儒家学说的六艺五伦,让整个敦伦堂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走出敦伦堂,能看到一口小井,这口建于清代,井水清澈见底的小井名叫“小厅井”,据村中老人介绍,这口井从未干涸过,在用水困难的时代,井水养活了半个村的村民。所以,村民们对这口井充满感情,虽然村里早接上了自来水,可老一辈的村民还是会来这儿打水使用。
上盛村最让人惊喜的,还不只这些。近年来,琅琊镇深入挖掘影视基地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影视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上盛村就搭上了电影产业的快车道。除了被人津津乐道的《鹰猎长空》外,还有《玲珑》、《听雪楼》等电视剧也曾在此取景拍摄,让这个小小的村落几次出现在银幕上,打响了名气。(记者唐艳霞)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