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金华新闻

  实体经济翻身战

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2021-02-18 14:29:31  来源:  金华新闻网  作者: 王妃

  记者王妃

  实体强,则经济强;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经济是金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2018年市委七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坚决打赢“九场硬战”的目标任务,打赢实体经济翻身战一马当先。

  三年来,我市各部门围绕实体经济翻身战展开工作,大抓实体经济成为共识。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成为支撑GDP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4%、14.4%,均列全省第一;2020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866.59亿元,同比增长15.3%,居全省第4位,其中出口4613.25亿元、增长14.3%,进口253.34亿元、增长37.2%,出口和进口增速均居全省第3位,实体经济翻身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数字赋能激发新活力

  三年来,我市工业企业在实施技改工程、提升智能制造普及率方面成效明显。截至目前,重点技改项目设备联网率增长15%,机器人达到15000台。2019年起深入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工程、“机器人+”行动计划,全市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

  位于金义新区的金华市金顺工具有限公司是我国电喷枪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也是电喷枪国际标准制定主导企业,电喷枪产品主要用于涂料喷涂,当前也被大量应用于防疫消毒液喷洒。

  在公司的部件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3条封闭式自动生产线上的零部件正按节拍有序流动,生产线后端机器人正在连续装箱作业,整齐划一。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胡建林说,公司机器换人一期工程主要实现产品零件的自动化生产,二期进行了部件组装线的自动化改造,接下来将完成产品整机的自动化生产和数字化、智能化工厂改造,已到位的2100多万元自动化生产设备目前正在安装调试中。

  正如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所言,加快传统工业改造升级是金华块状经济重新焕发活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2020年年初,受疫情影响,我市不少企业借助数字化利器逆势突围。金顺工具走机器换人自主创新之路,换来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人均产值同比提高70%以上,产品质量、现场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浙江白马实业有限公司自复产以来,在员工紧缺的情况下,公司半数以上的订单是靠4个数字化车间里的12条生产线完成。大众齿轮得益于数字化车间的建立,生产效率提升35.3%,耗电量减少35.5%,产品退货率大大降低,直接为企业节省1000多万元资金。

  据统计,我市近三年实施“两化融合”重点项目428个,“数字化车间”“物联网工厂”示范项目84个,全市累计实现4万家以上企业上云,累计培育上云标杆企业31家;今飞、康恩贝、鑫兰纺织、王力安防等12家平台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创建平台;大维高新等28家企业列入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

  数字经济打造主引擎

  推动金华制造向金华智造升级,离不开数字赋能;数字经济的培育壮大,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2018年,我市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产业”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打造特色鲜明、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四中心三基地”,即电子商务产业中心、数字娱乐产业中心、大数据运营服务产业中心、智慧物流产业中心、电子信息制造示范基地、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宽带中国示范基地。

  有三组数据可以说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效。

  一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长迅速。去年,全市206家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13.18亿元,同比增长29.4%,增速居全省首位,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2.3%,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59.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二是软件产业形成生态。2020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达100.45亿元,同比增长19%,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总量居全省第三。我市大力引导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重点细分行业与数字技术加速融合,形成了以数字娱乐、数字安全等为重点的信息服务软件产业生态。

  三是数字生活新服务先行一步。去年我市实现网络零售额3591.2亿元,占全省比重15.9%,居全省第二;跨境网络零售额474.3亿元,占全省比重46.4%,居全省第一。根据“六个网上”建设要求,我市建成网上菜场24家、网上超市32家、网上家政21家、网上市场33家、网上培训19家,网上餐厅(开通网上订餐功能)实现基本覆盖,“宅经济”与“云生活”等新型消费模式迅速壮大,“一站式购物”和“零接触配送”等在线消费新业态快速发展。不久前,我市被列为全省3个数字生活新服务先行市之一。

  梯次成长培育新动能

  有这么一类企业,块头小、不知名,却在细分领域里做到全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有着惊人的盈利能力,并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贡献。这类企业被称为“隐形冠军”。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培育省级“隐形冠军”及培育企业131家、“专精特新”入库企业5809家。2020年,我市共有11家企业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数量居全省第四。位于金磐开发区的必然科技有限公司深耕宠物用品领域,主要生产双色注塑成型可伸缩牵引器。该企业创办29年来,在细分领域行业排名亚洲第一、全球第二,拥有全球市场30%的占有率。公司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地,成为国内外大型超市的重要供应商。

  这些年,我市结合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积极为“隐形冠军”企业“量身定制”打造“差异化”的专项扶持政策,累计培育“小升规”企业2255家,数量居全省前列,推动我市中小微企业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的突破。

  着眼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突出扶优扶强,我市工业企业实力有了新提升。截至目前,全市亿元以上企业达891家。横店东磁、普洛药业、红狮集团被列为省“雄鹰企业”,12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万里扬、东磁被评为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东磁铁氧体永磁元件、华鼎锦纶弹力丝被列入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113只产品入选“浙江制造精品”,培育省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6个。

  科技人才激发创新力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金华中烨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凭借多年来持续不懈的技术创新,打破长期以来国外对深海油气开采用钻头核心部件的垄断局面,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正是这枚硬币大小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背后浓缩着公司14项专利。目前公司产品订单已排到2021年7月。

  像金华中烨超硬材料有限公司这样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正是我市近年来始终坚持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及时筛选创新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高企培育库,对不同阶段的企业进行分类引导和重点培育。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高企培育专项资金。2020年仅市区就兑付涉及高企财政奖励资金1.25亿元,其中研发投入奖励7500万元,惠及高企110家,撬动研发投入8亿元。

  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15家。尤其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取得阶段性成效,首次突破千家规模,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370家,较2018年的679家实现两年翻番。

  科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2020年5月我市在全国率先推出“揭榜挂帅·全球引才”机制,并出台“揭榜挂帅”10条举措,成立超50亿元“双龙人才基金”跟投支持。与此同时,还推出金华“双龙引才”新政20条意见。截至目前,我市“揭榜挂帅·全球引才”工作已连续举办22个制造业八大细分行业专场,全年项目合作榜额超3亿元,攻克“卡脖子”难题27项、兑付榜金8211万元,为企业节约成本10.6亿元。同时,我市还连续举办第19届工科会暨长三角G60(金华)科创大会,邀请十余位院士,达成百项协议,促成千企洽谈,吸引万人围观;举办三届“婺星回归”创业大赛,累计吸引全球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466个;成立金华海内外人才总会,构建了涵盖40多个国家的3万名金华籍人才“朋友圈”。

  创新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创新平台的建设。近年来,我市加快构筑产业创新发展平台。2020年全市已累计创建11家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真正实现县(市、区)、开发主体全覆盖。2020年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00家,全市在沪杭等地设立“科创飞地”42家。

  当前,我市正不断加快提升区域创新能级,通过建设浙中科创大走廊、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现代产业提升行动、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支撑等五项举措,全面实施浙中科创大走廊建设规划,围绕“一廊串联、六城聚力”规划布局,打造支撑产业创新、驱动都市区未来发展的创新策源地。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