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江勤学:往返50余趟 申遗之路以步丈量

2021-04-14 08:48:04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翁哲宁

  江勤学,现任莘畈乡党委委员。2019季度“闪光婺星”,2020年度“闪光婺星”白沙溪申遗团队核心成员。曾荣获2017-2018年度金华市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2020年婺城区“四大四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我是江勤学,一名水务工作者,2011年,我进入婺城区水务局工作,从那时起,我便与婺城的“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文物与古迹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在婺城区,就有一座承载文明的古堰——白沙溪三十六堰,它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堰坝引水灌溉工程,始建于公元27年,距今1900多年,首堰至尾堰横跨45公里,水位落差168米,灌溉面积达27.8万亩。

  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文明进程的影响,2019年10月底,婺城区启动了白沙溪三十六堰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工作,并成立了申遗领导小组,负责申遗工作。

  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遗面临着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且竞争异常激烈等多重困难,我们申遗团队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以向世界赶考的姿态奋力工作。我们沿白沙溪往返50余趟,以脚步丈量白沙溪的一草一木,走访干部群众360余人,笔记本记录了满满5本,全面了解了白沙溪三十六堰的前世今生。

  记得当时得知高儒村老村支书家中收藏有一本记载古堰书籍,我们欣喜地来到老村支书家中,他从箱底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本表皮破损泛黄的书籍,是清朝年间的《白沙昭利庙志》。我们如获至宝,这是对申遗工作极具说服力的考证,但老人视其为珍宝,不愿外借。于是我们三顾茅庐,反复陈情,终于得到了老人的信任,为考证研究填补重要一环。

  类似背后辛勤付出的工作数不胜数。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遗宣传片播出,虽然仅有短短6分钟,却惊艳世人,而我和我的团队背后付出时间何止60天。从脚本草拟、情景安排、方案讨论,到文案定稿、现场拍摄、制作完成,多少次彻夜无眠只为文案中一句话语的准确表述、一个情景的更好展现。自筹备申报到2020年12月8号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我们组织了不下百场的研讨会、论证会、审查会,保证工作的精益求精。可以说,申报文本上的每个数字背后都有道不尽的故事。

  2020年12月,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遗成功,成为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婺城“金名片”。我们申遗工作组被评为年度“闪光婺星”团队。我捧着沉甸甸的证书,明白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更属于夜以继日的工作组全体成员,属于古往今来治理白沙溪三十六堰的仁人志士,属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婺城人民。

  奋斗的青春最靓丽。在婺城区“双城”战略迭代升级的赶考浪潮中,“闪光婺星”是对我们成绩的总结,更是接续奋斗的开始。(记者翁哲宁)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