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开启“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21-04-23 08:55:01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唐艳霞

  本报讯(记者唐艳霞)近日,在婺城区白龙桥镇龙蟠村,一位近90岁高龄的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一名抗日英烈的故事。说起他的故事,老人几度哽咽。

  老人叫徐维经,是龙蟠村村民,也是抗日英烈徐维邦(后化名徐文佩)的弟弟。在徐维经的讲述中,其兄徐维邦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事迹令人深深铭记。

  据徐维经讲述,11岁时,徐维邦即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浙江省立第七中学(现金一中),由于品学兼优,被推选为金中学生自治会副主席,高二时担任主席。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以金中学生会主席身份,联络金华各校学生上街游行,呼吁抵制日货,为流亡学生募捐。同年9月初,国民党开展“清党”时,徐维邦带着9名革命人士直奔陕北,被分配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军事。1947年11月,他被任命为中共金汤地区特派员,化名徐文佩,潜入金汤地区活动。1948年初,他召集原“南山抗日救国自卫队”潜伏下来的骨干,在龙蟠村宣布成立金汤地区农工自救团……件件革命事迹历历在目。

  这些事迹中,在家乡组建起“南山抗日救国自卫队”,是包括徐维经在内的龙蟠村村民对徐文佩的英雄战绩中印象最深的。当年日军撤至金兰汤一带,龙蟠村正处于日军与国民党军对峙的前沿地带,情况非常复杂且紧迫,为保护村里群众,徐文佩与几位战友商量后,组织了一支以龙蟠、让长、吕塘下、大于、天姆山五个村为中心的抗日队伍“南山抗日救国自卫队”,抗救队白天生产自救,夜里分头出击。那一段时间,日寇各据点里的鬼子频频“失踪”。据徐维经调查,仅在龙蟠村下杨园坟头和让长村大坟头、鸡毛端,抗救队就消灭了24个日本兵,并处决了一批汉奸,使各据点炮台的日军一时不敢轻举妄动。到如今,村民们仍感激当年革命英雄的付出。

  1949年10月31日,徐文佩在一场剿匪战斗中身受重伤后牺牲,目前,村里还遗留有徐文佩的英勇战斗痕迹,徐维经时常从这些痕迹中寻找关于哥哥的记忆。如今,徐文佩的事迹以及他留给后人的革命精神仍旧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也给了村党支部不断前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

  红色基因代代传,革命精神永存续。去年11月份,龙蟠村在完成村组织换届后,为了让红色精神永远传承下去,新一届党支部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缮烈士陵园。“薪火相传,我们作为党员一定要跟随先辈的脚步,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龙蟠村党支部书记徐华新告诉记者,龙蟠村党支部是一支融入红色革命精神的组织队伍,不断传承和发扬先烈们的精神,将支部打造成一个牢不可摧的战斗壁垒,是他们的责任与使命。

  跨越世纪的红色传承,是龙蟠村党支部的“发展密码”。今年,婺城首个多村联建农民公寓建设被纳入白龙桥镇发展计划中,而这项民生工程就落地在龙蟠村。“这是村庄发展的绝佳机遇,我们要牢牢把握。”为切实促进民生工程的“落地开花”,徐华新带领龙蟠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夜以继日投身到五村联建农民公寓项目建设中。在项目政策处理过程中,他们挨家挨户上门谈规划、讲未来、听心声,用心倾听群众诉求,依法依规征迁,将心比心、以诚换诚,以“犇”跑的姿态,在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土地征迁。

  红色精神是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带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助推力,曾经的红色“领路人”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踏石留印,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