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金权)“扫一扫就知道政府有什么补助,有什么政策,我有什么需求直接可以找到帮扶干部,很方便。”近日,家住白龙桥镇桃源村的徐秦艳拿着“浙农码”开心地说道。
“浙农码”是农业生产主体、农产品、各生产要素、乡村管理的大数据集成平台,以二维码、NFC、RFID等为标识载体,通过数字孪生,为全省涉农领域的人、物、组织建立统一的数字身份。
去年开始,浙江在全国率先推出“低收入农户共同富裕系统”,将数字化改革应用到精准帮扶的全领域、全链条,初步实现了动态管理、实时监督、统计分析、成效评估、信息查阅等功能。近段时间,县级平台全面上线,并针对低收入户专门生成了二维码。
记者看到,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农户即可实现线上提交问题、查看帮扶政策、查看自己现阶段已经享受的政策等内容,一码查看,清楚明了。目前,全区2250多户低收入农户的送码到户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依托这一数字入口,可实现低收入农户信息集成一个码,帮促政策集成一清单,帮促效果集成一地图,实现一码通办。”婺城区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徐斌介绍,不久的将来,这个码还将是低收入农户的专属管家,寻求帮助、办事跑腿等,通过扫码便能触手可及,收到需求后,干部会按照“家服务”“五办”要求,及时上门,把服务送到家。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