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诗媛)“听得哥弟话一番,点醒头脑心里亮。党代会精神指方向,建设共同富裕美家园,美家园……”近日,“婺风遗韵·明月书场”宣讲活动走进琅琊镇水竹蓬村文化礼堂,为村民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道情表演。
由浙江省戏曲家协会会员、婺城区金华道情代表性非遗传承人赵海琴老师创作、表演的《飞天梦》《老哥俩话共富》《百岁老人夸盛世》等新编金华道情曲目,用接地气的语言、创新的表达方式吸引了众多村民观看。
琅琊镇水竹蓬村是婺城区4个少数民族畲族村之一,也是第一批实行异地搬迁下山脱贫的行政村之一。下山前,该村原居住在沙畈乡境内海拔1175米的竹蓬尖旁,是有名的无粮田、无通信、无电、无公路、无学校的“五无”村。自1999年明确“整村下山、异地安置”总体思路后,在婺城区委统战部、民宗局的牵头组织下,积极整合民政、妇联、规划等多部门,围绕打造畲族风情特色民居,按照“小、精、准”的特色村寨建设规划,积极探索“畲村式”创新发展方式,开发畲村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实现“造血式”帮扶,走出一条“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共同富裕之路。
近年来,为强化精神引领,推进文明新风深入寻常百姓家,琅琊镇精心组织,采用金华道情这种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由赵海琴老师牵头组织起一支以道情宣讲为特色的乡音宣讲队伍,组织开展道情宣讲百余场,覆盖琅琊镇18个行政村。“文艺+宣讲”让党的理论精神插上了艺术翅膀,在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为党员干部、群众带去了精神鼓舞和奋斗力量。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