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彭丽莎)富硒大米、新鲜瓜果、义亭红糖、传统绿豆糕……近日,在婺城区蒋堂镇稻梦音乐节上的青农集市,只见展位前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特色农副产品,展位后的农创青年各显神通卖力吆喝,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购买。青山绿水间产出的好产品,因青年“农创客”的介入,迈出村门,身价倍增。
据悉,本次青农集市共入驻32户商家,短短五六小时销售额达10余万元,吸引了上万的客流量,为周边乡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近年来,婺城区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立足传统农业大区实际,有效激活青年农业创业热情,提高青年农业创业能力,积极探索“青农飞地”建设运营机制,有效促进了青年和农民增收。今年,该机制入选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三批试点。
“95”年生的盛俊豪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粮二代”,父亲盛桂有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17年来靠着一点一滴的摸索,走出了一条从富硒土里刨出“金疙瘩”的致富之路。看着政府对农业的高度重视以及科技不断进步,这两年,盛俊豪毅然辞去外面的工作回村与父亲一起打拼,致力将富硒米提高品质,卖出更好的价格。
今年,盛俊豪与父亲共同种植了约650亩的早稻。正值双抢之际,盛俊豪相比往年更加从容不迫。“前些天,我们新建的千吨粮食通风存储仓库正式完工,全自动的水稻烘干模式将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因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盛俊豪说,目前,自创的“老盛家”牌富硒大米在本地有一群稳定的回头客,下一步将继续推广开发,把婺城富硒米推向全国市场。
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青年的未来不是轨道,而是一片原野。同样,这些年,刘健强带领着团队也奔跑在乡野大地上,探索如何以青年思维把乡村和城市有效衔接起来。
这些天,位于蒋堂镇前源村的稻田小火车受到了不少大人小孩的喜爱。两公里的火车路程让大家沉迷在稻香、花香以及乡村的悠然之中。“我们主要是把乡村的美景、美食推广出去,吸引城市的人回归乡村,体验绿色慢生活。”刘健强说,目前团队正携手前源村合作开发农文旅经济,通过打造共享农田、民宿、研学基地等方式,同时举办系列助农、亲子活动等,吸引更多人的到来,助力乡村的发展。
青年“农创客”给乡村带来的新气象,是婺城共同富裕图景的一角。目前,“青农飞地”设有专家协同工作站、乡创大赛、科普电商、农产品直播间等,截至目前,已扶持乡创企业和个体户100余家,助力农产品增收超1000万元,相关做法入选团中央青年服务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