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绘就“水润民生”婺城新画卷

2023-08-24 08:54:5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曹静怡

  本报讯(记者 曹静怡)“南山北山竞秀、白沙婺水汇流”。在婺城区白龙桥镇新昌桥村,沿着白沙溪巡河检查,细致入微地对生活垃圾、废弃物进行清理,是村级河长柯建康这些年的日常。十多年来,他无数次走过这段沿溪岸,见证了白沙溪的点滴变化。“河里的垃圾基本上没了,水变清了,小时候记忆中的白沙溪又回来了。”

  一条溪,养育着两岸人,也承载着许多人的回忆。十年前,村口的白沙溪还是水葫芦的“天堂”,垃圾成堆、恶臭熏天,是“脏乱差”的重灾区。打好这场治水翻身仗,婺城区没有退路,更没有局外人。伴随“五水共治”“浙中生态廊道”等系列项目的跟进实施,沿线各村狠下决心、全员上阵,党员干部带头下河打捞垃圾,清理河道,又通过多样宣传、“铁腕手段”形成治水的攻坚合力。

  林深见路,水远见心。如今的白沙溪已换“新颜”,天才刚亮,已有不少居民在溪边展开晨练,一拨又一拨人行走在宽敞平坦的浙中绿道上,身影倒映在溪水里,形成一幅幅“人水和谐”的生态新图景。“母亲河哺育着世世代代的婺城人,为了这一江清流,我几乎每天都会走上一次,巡河已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柯建康说,目前村中还有不少村干部和保洁员陆续加入巡河队伍中,巡河的力量在不断壮大。

  白沙溪的美丽蝶变也是婺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深化治水护水工作的一个缩影。自2013年我省拉开“五水共治”的序幕,婺城区全面加快推进治水工作,从金华最脏最臭的长湖入手,打响“五水共治”的第一枪,围绕黑臭水体整治、剿灭劣V类水、“污水零直排”、水生态修复、“美丽河湖”创建等工作,迎难而上、不断攻坚克难。在破难中还逐步健全“一河两长”“一河两员”“一口双哨”责任体系,配套河长管理、巡河、考核、督导的一体化智慧治水平台,及时有效地解决了一批涉水堵点。截至今年,婺城已5次蝉联全省“五水共治”最高奖“大禹鼎”。

  做好“水文章”,婺城也从一些“细微”之处下功夫。这几天,城东街道通园溪旌孝街社区的居民们都在关心一件事——眼前路段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各项施工作业都在紧张有序地推进中。

  “这一段污水管网的承载能力早已跟不上需求,尤其到了雨季,污水外溢现象频发,溪水发黑发臭,严重影响居民们的生活环境。”婺城区住建局市政服务中心主任庄献民介绍,通园溪区块是今年婺城“城镇污水管网提升改造”连片面积最大、提升改造难度最高、典型最集中的项目,为解民忧、暖民心,相关部门迅速展开行动,快速摸清底数,通力协作,捋顺过程,抓紧实施污水干管迁建工作,总体进度已完成30%,预计12月底完工。

  工程好不好,百姓最清楚。区别以往的是,此次污水管网改造提升采用传统工艺和非开挖顶管工艺结合,以最大程度降低对居民出行、生活的影响。“一条条污水管道,一根根排水管,犹如新生的血管,‘改’到了我们的心坎上,现在大家都盼望着一个更美的人居环境早日到来。”社区居民张文莉笑说,也为这既有速度也有温度的民心工程点赞。

  近年来,为解决管网改造“群龙治水”困局,婺城推行“3+”改造模式,总结提炼“十全法”,“运维先行全程介入”工作法,促进“五改、管改、污水”有机结合,完成老旧小区改造806个,成效显著。如今,一个个管网提升改造项目接踵推进,在畅通城市“微循环”,优化人居环境的同时,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

  十年治水路迢迢。用心用力写好水利发展答卷的婺城,让治水成果“反哺”社会,清澈动听的水流声奏响了发展强音,而伴随着身边洋溢着的一张张幸福笑容,一个“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宜居美丽画卷已逐步展现在眼前……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