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白宾虹”到“黑宾虹”

一张张真迹和照片讲述中国山水画大师

2023-12-13 08:49:27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金华传媒记者 唐旭昱 郑宇恒 文/摄

  

  1953年,还在读初中的吴山明在杭州西湖宝石山脚下偶遇了正在写生的黄宾虹。那一面之缘和一句对话,影响了吴山明一生。后来,成长为当代著名画家的吴山明创作了许多黄宾虹的肖像,其中有一张被金华市博物馆收藏。12月8日,这幅画的内容与黄宾虹的简介一同出现在“肇于自然——黄宾虹书画艺术展”的开篇。

  蔡邕在《九势》中以“书肇于自然”强调了书法与自然的紧密关联,千年后,黄宾虹在山水画中题词:“蔡中郎谓书肇自然,论者以为书当造乎自然,作画亦尔。”黄宾虹师古人亦师自然,且更强调书画创作中人本身的意义,他丰富多变的笔墨中,蕴含着“内美”的艺术特征。

  作为黄宾虹艺术周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黄宾虹书画艺术展展出黄宾虹所作、所藏文物47组,涉及山水、花鸟、金石、书法、信稿等内容,全方位体现黄宾虹作为“百年巨匠”的艺术魅力。

  逛一逛书画展体会黄宾虹艺术风格的变化

  1865年1月27日,金华城南铁岭头的一户黄姓人家里,伴随着一声啼哭,第一个孩子降生了。这个孩子,就是中国近代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

  黄宾虹的父亲黄定华喜欢书画,家藏颇丰,给黄宾虹请的老师都是金华地方上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士,且长于书画。黄宾虹曾随邵赋清,李灼先、李咏棠习课业;从倪谦甫、倪逸甫处得画诀;又与黄济川蒙画艺,陈春帆习写真。金华少年时期的积淀,为其日后在金石书画方面所获得的成就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谈起黄宾虹的画风,用得最多的形容词可能是“浑厚华滋”。但其实,人生早期甚至是中期的黄宾虹都还不是这个风格。早年,黄宾虹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被人们称为“白宾虹”;80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黄宾虹的画风自成一家,由他提出的“五种笔法”和“七种墨法”,影响画坛至深,将中国山水画推向了新的境界。

  本次黄宾虹书画艺术展以时空为脉络,将黄宾虹的人生经历与其在学术、艺术的成长、发展、成就等方面有机结合。展览从大量的藏品中精选出一部分珍贵的实物资料,让人们了解黄宾虹一生成长及艺术经历,而不同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则生动形象地演绎其艺术上的创新过程。

  传闻黄宾虹生前希望办一场花鸟画展,此次展览中花鸟作品的展出也是满足大师的遗愿。世人皆知黄宾虹的山水画堪称一代宗师,他独具风貌的花鸟画亦备受推崇。花鸟画也并不是偶尔涉笔,从年轻到垂暮之年,黄宾虹一直在画。

  朱焰与朋友一同前来观展,她正是一位以花鸟画为主项的画家。“黄宾虹的作品牢牢抓住了神似这一特点,很多人说看不清、看不懂他的作品,其实就是没有体会到他画笔中的神韵。”朱焰也提到了金华这座城市对黄宾虹作品的意义,“黄宾虹生于金华,并在这里完成了画艺启蒙,我认为他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与金华的文化底蕴、山水自然也是分不开的。”

  细细品读展览中黄宾虹画作的题跋,在一幅题着“昭平山色”的山水立轴画里,黄宾虹便由眼前之景,回忆起金华山色,并发出“它日同攀可友亭”的感叹。

  看一看老照片这些黄宾虹的故事你知道吗?

  展览中,还有两面特殊的墙,是贯穿黄宾虹一生的代表性照片。

  其中一张写着“1948年,黄宾虹夫妇与傅雷夫妇合影于北平黄宾虹寓所”的照片承载了黄宾虹与傅雷的友谊。

  黄宾虹与傅雷相识于20世纪30年代初,黄宾虹多次将自己得意之作赠予傅雷,傅雷则对黄宾虹在艺术上的造诣推崇备至,曾评价:“宾虹广收博取,不宗一家一派,浸淫唐宋,集历代名家精华之大成,而构成自己面目。”

  两人自1943年起一直保持着频密的书信往来,在傅雷寄出的121封信中,有25封与筹划展览相关,这场展览便是“黄宾虹八秩纪念画展”。

  1943年,傅雷与友人在上海为黄宾虹八十寿庆举办个人画展,并以“移山”为笔名撰写了《观画答客问》一文。文章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全面地介绍了黄宾虹作品的特点,并对其中不易读懂的部分进行解释。艺术家与文艺评论家之间的真情来往,造就一段佳话。

  另一张照片,备注为:1955年,胡一川来栖霞岭探望,见黄宾虹病体消弱,仍伏案作画,拍下这最后的照片。

  1948年之后,黄宾虹定居杭州,老年备受白内障折磨,但是作品更趋抽象,更加黑重。去世前两年的1953年,高龄的黄宾虹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做白内障手术。巧的是,时任医院院长的李挺宜正是李灼先的孙子。黄宾虹非常激动,术后视力刚恢复,就提笔画了一幅《狮山图》送给李挺宜,画中的景色就是当年他学画之地——罗店的狮子山。黄宾虹在画上题跋追忆了这段学习生活:“狮子山,金华西郊十五里。林壑鲜妍,一峰昂首。旧有罗石听松楼、琴儿、梅窝等胜,遗址尚存。挺宜世居峰麓,家筑憩园。余忆髫龄,从令先祖贡士公昆季两业师读书郡垒,得闻汉宋诸儒训古性理之学,兼习文词书画,浏览所藏兵农古籍,如目前事……”

  《狮山图》不知去向,但画中表达了黄宾虹对老师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金华故土的浓浓深情。其实,黄宾虹后期留下不少以金华为题的画作,并在文集中自述对金华的怀念与牵挂。

  黄宾虹一生南来北往,登山临水,遍赏祖国名山大川,所到之处尽收画中。纵观黄宾虹的山水画,或云壑危崖,或林峦幽径,或湖山帆影,或重山复水,生动地描绘出祖国山河“无处不美”的景象。

责任编辑:施川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