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援川之花 绽放高原

2023-12-14 08:47:31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张红星 刘檬檬 见习记者 鲍佳璐

  千山万水,婺道是一家。自婺城区开展对口支援道孚工作以来,有这样一群婺城人,他们怀揣着饱满的热情与坚定的决心,不远千里奔赴雪域高原援川筑梦,与道孚人民携手共绘发展蓝图。日前,婺城新闻采风团来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记录下他们在援川一线的奋斗姿态。2000多公里,翻山越岭,奔赴高原,我们继续来看,他们的援川故事。

  何炜:跨越千里山海

  播撒理念与爱

  浙江金华婺城区和四川道孚县,隔着千山万水,相距2000多公里。如今,两地却因一场支教,而紧密“绑”在了一起。

  2022年7月25日,何炜怀着激动又不舍的心情,以道孚县道孚中学挂职校长的身份踏上了为期三年的支教旅程。汽车在盘山公路上一路颠簸前行,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头,终于在当天深夜才到达目的地。简单休整后,第二天一大早,何炜便和随行团队来到学校报到。

  初到学校,“从何处着手”成为摆在何炜和团队面前的第一道必答题。深入观察学校办学情况后大家发现,学校存在明显的基础设施问题亟须改善。“道孚中学分为初中部和高中部,我们查访后发现高中部没有安装暖气,学生宿舍也没有供应热水。”

  从师生的“急难愁盼”入手,成为何炜的首要任务。为了给当地师生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团队第一时间争取资金用于完善学校教室、办公室取暖设施以及学生公寓的热水供给。“一步一步慢慢来,只有解决完师生的基础问题,我们之后的工作才能有方向。”何炜说。

  “支教,到底要支什么?”这是何炜期间常常思索的问题。在他看来,只有立德树人,才能培根铸魂。因此,第二项任务也由此诞生。“我们在道孚中学创立‘小马驹’‘格桑花’学生成长营,定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两地共叙山海情’系列交往交流交融活动,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开阔视野,通过不断见识外面更大的世界从而激发大家的学习动力。”

  有人说:“支教就是用短暂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一年以来,何炜始终把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放在首位。“我们通过建立传帮带工作室,帮助教师提升听课评课水平,目前看来成效十分显著。”在道孚的日子里,何炜每天至少要走路2万步,人们时常能见到他在校园里奔波的身影。此外,他坚持与学生同步作息,每天早上6:30准时迈入教室,每晚9:40又与晚自习结束的学生们一同离开。在他的努力之下,道孚中学在2023年迎来了高考成绩的历史性突破。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支教的过程中,发生过随行教师因缺氧出现手脚发麻、呼吸困难,紧急送医院就医的事件。但一想到学生们渴望知识的眼眸,团队的大家始终坚守如初。“我们有奉献、当地有关爱,县领导主动上门解决困难问题,学生家长请我们喝酥油茶,为我们献上金色的哈达,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在异地他乡也有家的温暖。”何炜说。

  回顾一年多来的支教生活,何炜觉得既有意义,也有价值。他表示,接下来还要继续推动教师培训培养、课堂教学改革等内容,为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而继续努力。

  程振宇:精准医疗帮扶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

  2022年5月31日,程振宇作为道孚县人民医院挂职院长到达道孚正式开始工作。他和他带领的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队将在这里开展为期三年的医疗帮扶,努力为高原百姓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道孚县平均海拔3000多米,帮扶工作队到达道孚县人民医院后,克服的第一个困难就是高原缺氧。程振宇回忆起最初队员们在开展高强度工作的同时大多还需要饱受身体上不适的模样,依然有些心有余悸:“来之前大家其实早就做好会产生高原反应的准备,来了之后发现要比想象中还严重,那段日子大家都在咬着牙坚持,大概一周后才适应了这边的环境。”

  找准当地医疗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从而出实招、发狠力是这支工作队的使命,程振宇在道孚的第一个工作任务便是围绕道孚县人民医院的制度建设、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医院三年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规划及各学科帮扶计划。“我们常说了解病因才能够对症下药,根据初步调研,道孚县有24名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但当地却没有一所医院能进行血透治疗,患者不得不前往更远的地方进行治疗,很容易耽误病情。”程振宇说道。

  期间,队员们分别挂职妇科、产科械科、药和中医康复科,新的问题也随即暴露。大家发现,医院其实并不缺乏医疗设备,但是个别仪器的使用率却极低。比如医院血透室的设备虽早已就位,但受限于当地人员配备、医疗技术水平以及场所建设等原因,相关设备一直没能真正投入使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作队第一时间牵头组建血液净化中心,一边按照院感等要求对血透室进行改建,一边通过援派、进修等方式不断提升当地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最终搭建起一支成熟的血透团队。目前,该院血液净化中心已完成建设,中心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共有血透机四台,血滤机一台,至此,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等治疗再也不用跑远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程振宇深知要实实在在提高当地的医疗服务能力,就要打造一支本地的医疗人才队伍。针对医护人员技能不足的问题,程振宇协调5名工作队队员分别与道孚的11名学员组成5对“师带徒”,根据医院具体情况,不断深化“组团式”医疗帮扶内涵,“我们希望通过培养当地医务人员的临床思维方式,提高他们对专科疾病的诊治能力。现在看来,效果是非常不错的。”他欣喜地说。

  今年已是程振宇在道孚县人民医院的第二年头,“之后的路还很长,还有太多的工作没有完成,希望三年期满后,我们的努力能换来丰收的果实。”在程振宇看来,未来一定还会有更多力量投入到工作中,他们将会像遍布高原的格桑花,在川西这块贫瘠的大地上生根、发芽,给当地百姓带来更多的医疗保障。

  詹俊刚:把“婺道一家亲”的故事说给更多人听

  今年还未满30岁的詹俊刚,是婺城区援派道孚县工作分队里最年轻的一位。“去道孚看看吧,是一次不错的历练机会。”带着这份心情,今年5月,他跨越山海来到了两千公里外的道孚县。

  在这里,他要做的事跟其他人有些不一样,他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在援派道孚的专技人才上,见证和参与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点点滴滴,把“婺道一家亲”的故事说给更多人听。

  白天采风、深夜写稿,对于跑工程、跑项目出身的詹俊刚而言,是从未有过的体验。他是婺城区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道路运输科的一名工作人员,原以为来道孚,接触的应该是自己熟悉的工程或道路运输领域,万万没想到,却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独自承担起整个工作分队宣传报道的任务,负责“婺道一家亲”公众号的运营和管理。

  “不擅长写文章没关系,那就苦练,练到自己擅长为止。”他从“零”开始,不断地琢磨推敲,去其他的公众号上学习、取经,和工作分队的同僚们交流、探讨……一路走来,共撰写了51篇专题推文,写下了超4.6万字,成功登上省级媒体7次、国家级媒体6次。“这些不仅是我工作的成果,更是我在道孚这段时光的见证。”

  这半年里,与工作分队的同僚们一起奋斗的时光,也让詹俊刚深深地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友爱。“你知道我们婺城来的何子寅医生吗?他在道孚医治了很多百姓,是人人称道的‘神医’。”“我们工作分队里还有好多优秀的老师,给道孚的孩子带来了无尽的爱与希望。”……说起这支工作分队“爱的故事”,他的眼睛里仿佛有光,“大家的热情、自信、才能,都让我备受鼓舞。”

  今年暑假,詹俊刚的妻子来到道孚探望他,“很幸运,我们怀了高原宝宝。”说起这,詹俊刚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可是,当妻子回到婺城,他仍需要继续坚守在道孚,不能陪在身边。“有我们呢,你担心什么!”好在有同样在道孚挂职的程振宇、王珊珊、胡耀威和郭骥等强大的医生、老师团队,对妻子在产检和工作上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让他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工作。

  “在道孚,我度过了难忘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友谊、领略了独特的文化、见识了壮美的风景,这一切都让我深感荣幸。”11月底,詹俊刚援派道孚的半年之期就到了,这段记忆永远镌刻在了他心头,成为生命中无法替代的一部分。他还制作了婺城区援派道孚县工作分队的团体纪念册,想把每个人的奋斗英姿和暖心故事都装进这本册子。

  “希望这本册子能给大家留作纪念,也给自己的援川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会怀念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带着这份珍贵的回忆继续前行,勇往直前。”詹俊刚说。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