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溪三十六堰
岩头村古琴文化基地
岩头村扎染艺术工坊
中国“两头乌”博物馆
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
近年来,婺城抢抓发展机遇,通过立足当地自然及人文资源,深入打造了白沙溪三十六堰、山水岩头、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等富有婺城特色的文化新地标,积极扩大对外传播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1白沙堰群惊艳世界
一脉白沙文化流传千年,一泓白沙清泉激荡古今。白沙溪三十六堰是一个以引水灌溉为主,兼具防洪、蓄水、水力加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古代梯级堰坝群。这条如霜似雪的水系主流长68.3公里,支流密布,暗渠纵横,于崇山密林间穿梭,时而落入浅滩宽广,时而穿过峡谷悠长,水位差达168米,十分险奇。
白沙溪三十六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伴随河流改道、古村迁移、灌溉提升等出现变化,这项布局精巧的水利工程历经1900多年而不衰。它以科学、先进的设计施工,成为当时造福一方的无坝式引水枢纽,是古代历史上的水利杰作,2020年12月,白沙溪三十六堰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3年6月24日,中国首部山水人文电影《白沙溪》全球首映式暨走进“长三角”婺城文旅推介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华夏厅举行。电影《白沙溪》以艺术的镜头展现了白沙溪两岸繁衍生息的农耕文化、治水文化、非遗文化,用人文的视角解读了绿水青山下的幸福密码。
2山水岩头引客来游
走进婺城区安地镇岩头村,清澈的梅溪环村而过,水车徐徐轮转着不老的岁月,农家庭院里鲜艳的茶花探出矮墙,布局精细的生态洗衣房悄然讲述着田园乡村的烟火日常……近年来,岩头村围绕艺术乡建,通过优化环境,举办文人雅集、国学礼仪、研学游学等活动构筑文艺生活空间,引进文艺创客入驻,打造文创产业园区,带动村民共同参与培育文旅共富经济,探索形成文艺、文创、文旅“三文”共创共享,创客创业与村民创富、传统文化与时尚消费共融共赢的乡村发展新形态。这样的古村新貌吸引了八方来客,其中不乏文人雅士、海外学子。
基于岩头村优越的自然山水与人文资源禀赋,婺城区于2018年率先提出“诗画岩头”乡创品牌。当年暑假,婺城区就在岩头村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港澳台学子游学体验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打开了人们了解岩头村风雅田园、重温农耕乡愁的窗口。活动中,来自香港大学的蓝晓珺说,很高兴能够来到金华,特别期待能够以体验式学习的理念走出一成不变的课堂、图书馆与实验室,走出大学的围墙,到祖国各地亲身体验祖国伟大的文化和当地人民的生活。
此后,岩头村成为婺城区知名的国际研学基地,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海外学子前来打卡。在一次海外学子研学活动中,来自乌克兰的娜斯佳一下车就被村口的墙绘深深吸引住了,马上举起了手机拍照,来自韩国的金度妍和车势英也纷纷拍照留念,她们点赞道,中国人在保留原有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这点很值得学习。在岩头村古琴文化基地,基地老师演奏的古琴曲《酒狂》让海外学子们听得如痴如醉,一个个争先恐后去尝试弹奏,尽情享受中国古典乐器带来的魅力和熏陶。在扎染艺术工坊,扎染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扎染颜色的由来,以及选布的用料、染布的温度等知识,让海外学子们大开眼界。在婺剧课上,海外学子们认真地模仿着老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专注地体会着戏曲独有的姿态和神韵。
3 “熊猫猪猪”萌翻全球
在金华市婺城的西南角,千亩绿地,茶园茂密,竹林森森,大片缓坡与丘陵之间,一个以中国“两头乌”博物馆为核心的“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成了孩子们放飞童趣的乐园。文博为依,文旅加持,这里以其呆萌可爱的定位吸着国内外的游客前来打卡。
金华两头乌猪是我国著名的优良猪种。金华两头乌猪最显著的特征是头颈部和臀尾部毛为黑色,其余各处为白色,在黑白交界处有黑皮白毛的灰色“晕带”。“两头乌”产区主要集中在浙江中西部金衢盆地,金华“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的独特地貌特征,使金华两头乌猪的基因纯度保存非常完整。金华人在两头乌猪选种和饲养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标准,这才保留下了它肉质鲜美的“基因密码”,而享誉世界的金华火腿正是采用了两头乌猪的后腿进行腌制。
中国“两头乌”博物馆以时间为轴,详细展陈了金华两头乌猪在古婺大地上衍生形成的丰富文化。目前,以中国“两头乌”博物馆为核心,“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配套了两头乌文创中心、两头乌主题文化餐厅、两头乌5G智慧养殖中心、两头乌国际交流中心、两头乌国际研学中心、两头乌猪文化园等,是集生态养殖、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亲子游乐、特色餐饮、文化创意为一体的农文旅多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并荣获“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美丽牧场”“浙江省首批未来牧场”“浙江省第一批数字农场”“金华市共同富裕最佳典型案例”和“金华两头乌猪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使用单位”等称号。
这样一个以金华两头乌猪为主题的国际化乐园,在线上也吸引了众多“潮玩”粉丝纷纷点赞打卡。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