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技能乡村绘就共富蓝图

2024-05-29 08:50:3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吴秉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婺城区多部门协同开展区技能乡村建设,推进“乡土人才”培养计划和素质提升行动,组织乡村技能带头人,开展技能培训。推动特色种养、食品加工、餐饮、文化旅游等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技能产业布局。

  下张家村金茶花“e”路绽放

  说起婺城区竹马乡下张家村,很多人都知道这是金华有名的“茶花村”,可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上世纪70年代,下张家村还是个贫困村,村集体负债3万元。30多年的时间里,下张家村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脱胎换骨,现如今,又借力技能乡村建设,整体提升村民电商运营能力,为茶花经济进一步“走出去”插上了互联网时代的“金翅膀”。

  日前,记者走进下张家村茶花文化礼堂,远远就听到了透过麦克风讲课的声音,问询得知,是婺城区妇联组织的抖音运营课堂。

  下张家村两委吕艳青说:“我们下张家村就是靠茶花富起来的,过去30多年,我们的老党员带着全村人学习茶花种植技术,一起走上了致富路,现在,我们要迈开步子,学习电商营销的新技能,走互联网的新路子。”

  据了解,早在1996年,下张家村通过土地流转,腾出1050亩连片基地,引进24个茶花种植大户,签订10年包租合同。“老户带新户,大户带小户”,下张家村引进1000多个茶花新品种,茶花产业风生水起。随着种植规模越来越大,行业分工逐渐精细化,大家分头开发盆景、绿化、年销花等茶花产品,茶花交易市场人气越来越旺。

  2017年,下张家村主动转型,在全省建成第一个“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创意园”,擘画出了茶花文化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蓝图。也就是在这一年,下张家村开始探索起了“互联网+茶花”的新模式。

  “从2017年开始,我们下张家村每逢‘茶花节’,便会组织50—60人规模的茶花直播大赛,这也是对花农们职业技能的一种检验和提升。学习直播和摄影的村民很多,但真正专业的却不多,今天妇联组织的抖音运营学习课堂机会难得,大家听得也很认真。另外,拍摄的技能技巧也非常重要,为了让我们的茶花更加出圈,我们也经常会有摄影技能的培训。”吕艳青说。

  宗康华是下张家村的一名资深花农,他说:“我们会把不同品种的茶花发布到新媒体平台上去,通过分析点赞、评论等数据,达到市场分析的效果,哪个品种的视频数据好,我们就侧重于做哪个品种的培育。”

  眼下,下张家村茶花苗木周边及衍生产业实现了较好的发展。比如与电商企业合作,茶花苗木销售如虎添翼;引进深加工技术,茶花精油、纯露、永生花等产品纷纷亮相。同时,茶花文化经济出现了丰富的形态。下张家村文化礼堂里建成了茶花主题展馆,吸引很多小朋友到这里开展研学活动;制片方以钱瑞华为人物原型,拍摄了电影《黄牯头》。

  下张家村围绕茶花等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为中心,重点开展苗木种植和电商销售技能人才培养,加强党建引领,规范产业发展,形成“党员带群众,老户带新户,大家一起富”的党群帮扶模式,积极探索“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全年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让村民稳就业、共同富的“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记者吴秉翰张苑)

  三潭村“幸福计划”促就业

  婺城区安地镇三潭村位于安地镇南21公里处,四面群山环抱,竹木葱茏,村落于中,有着九百年的香樟、古杉等古树群。村庄撤并后,山道村、东周村和王大坑村合并,统称三潭村。

  三潭村为促进村集体增收并带动村民共富,就地取材让门外汉变内行人,围绕蜜蜂养殖、农产品种植以农村主导产业,大力培养实用人才。

  此前,村两委多次深入调研市场,了解当下消费热点,结合本村资源清单,摸清家底,在一次次学习后,经过党支部、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反复讨论酝酿,“共享农房”和“共享菜园”两个方面的“幸福计划”由此诞生。“幸福计划”的开始,也让三潭村村民的就业和技能培育有了落地计划。

  土里刨金,让土疙瘩变香饽饽。手里有绝活,就是人才的选才观念。紧扣农业技术,将种养殖能手、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农村经济人才聚拢一起,各显其能,聚星成火进一步发挥乡土人才带领群众致富的优势。

  三潭村如今正打造网红直播基地,着力培养一批集产品营销、形象代言、线上推广能力于一体的网络新农人,进一步提升就业技能。除此之外,三潭村也正开展“村播”专项培训,培训老师从直播市场入手,分享抖音“人人直播”的优势及趋势,并结合市场、理论、实操,让学员们切实了解2024年抖音直播的趋势、什么是本地生活直播、如何开展抖音直播、如何准确挂上售货链接、如何查看后台数据、如何调整主播话术等内容。让村民们既能开拓视野,了解直播市场走向,又能学到抖音直播的干货,全力推进茶叶、笋干、土蜂蜜、竹制品等农副产业的推广及销售,助力村民实现“家门口”增收创富。

  据悉,三潭村自主探索的“幸福计划”,以发现人才留住人才为契机,把人才留在农村,2023年带动村民增收约70万元。通过“幸福计划”,三潭村先后引入九州棋院棋类集训基地、摄影协会以及山茶种植产业等,实现惠民共富的智能发展新生态。

  (记者吴秉翰)

  桃源村缝纫机上的“浪漫”

  走进婺城区白龙桥镇桃源村,道路宽广,屋舍俨然,文化长廊古色古香,非常适合穿上汉服拍照打卡。说到汉服,桃源村的许多纺织工人都很熟悉。

  “区别于外头量产的穿出去有可能会撞衫的汉服,我们这里的汉服都是私人订制的,顾客下单我们才做。”桃源村祝爱芬纺织加工厂的老板娘祝爱芬说,“虽然我们就十几名员工,但是我们员工上岗前都受到过村里专业的培训,加上老带新,不论是年轻的缝纫工还是老缝纫工,赶工的效率都是很高的。”

  打版、裁剪、熨烫、刺绣……在精工巧匠们的缝纫机上,一件件汉服有了雏形。丝线交错,繁花似锦,昭示着女性手艺的魅力。花样繁复,线路错落,一针一线皆是艺术。

  除刺绣缝纫外,为吸引更多的人员参加培训,桃园村将自主创业、来料加工、直播带货、育婴师、电工、家政服务等特色培训内容纳入技能培训之中。目前,村里共培训缝纫技工35人、来料加工代理人10人、饰品加工技工45人、工艺品首饰加工技工30人、电工30人、整理收纳师5人、厨师10人等,带动了村上300余人就业。同时,桃园村开办了金华市婺城区琳琳缝纫服务部、金华市婺城区祝爱芬服装加工厂等多家来料加工厂,培养出了100余名缝纫、制造等技术工,大批村民学会了实用的劳动技术,有效地促进了乡村振兴。

  当下,桃源村正全面开展技能乡村创建活动,积极利用农闲、周末节假日等有利时机,加大对返乡务工人员、富余劳动力及有意愿参加培训的爱好者集中时间开展技能培训,结合农村家庭各类劳动力特点,积极构建办班培训、结对培训、工作现场培训等多样化的“技能+劳动力培训”模式,“以技提薪”,通过做好“技能积累”让更多农民长技能、好就业。

  目前桃源村已和金华市实验中学实行“村校联建”,双方结对共建,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帮互促、共同进步。在实验中学的帮助下,村民们确立了就业目标,制定了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并且学习相关职业课程,提高村民的职场竞争力,不断发展壮大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记者 吴秉翰)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