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盛琳虹)“请大家四个人一组,分别牵住绳子的一端控制中间的笔,画出三角形。”“控制一下力气,要相互配合哦。”7月30日,在婺城区安地镇残疾人之家,30余名残疾人朋友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展游戏,人群中不时传来欢笑声。
这是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暑期实践队连续第二年来到婺城区开展助残志愿活动。“我们考察了浙江省除杭州区域外的各个县市,认为婺城区服务残疾人的基础设施较好,社会整体的助残氛围也很浓厚。去年,我们在婺城区的助残实践成果获得了中国残联、省残联的认可。”带队老师朱曦表示,今年再次来到婺城,他观察到婺城各项助残设施的优化提升,并与学生们一起带来了新视角的助残方案。“除了小游戏,我们还带领残疾人朋友学习了夏季养生知识、八段锦以及其他艺术疗愈的办法,帮助他们锻炼各种协调能力。”
活动结束后,大学生志愿者为在场残疾人朋友颁发了奖状。安地镇残疾人之家负责人俞建其告诉记者,安地镇残疾人之家服务的33名残疾人中,大部分是大龄心智障碍者,另外也有患重度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的患者。“他们都是很纯真的人,对待他们,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希望通过各种康复训练,在提高他们自理能力的同时,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俞建其说。
安地镇残疾人之家成立于2019年,规划了辅助性就业区、生活照料区、康复训练区、文化活动区、技能培训区等多个区域,劳动室、医务室、康复室、心理咨询室等一应俱全。在现场,记者还注意到几个细节:墙上的日程安排和地上的指路标志,都采用了丰富的颜色和可爱的图标,让人见之心喜;每日使用的楼梯,左右皆安装了扶手,同时用钢结构封闭了楼梯井,保障了残障人士上下楼的安全……这些细节,彰显了对残疾人朋友从身到心的呵护。
在残疾人之家的劳动室,记者见到了几位正在进行来料加工的残疾人朋友,他们的动作虽然稍显笨拙,但神情却格外专注。“在爱心企业的帮助下,我们承接了不同难度的来料加工,根据服务对象的障碍程度合理分配,让他们在康复锻炼的同时,获得一点收入,增加他们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俞建其介绍,这是为就业年龄段的残障人员提供的“以工代疗”辅助性就业服务。除了来料加工,他们还通过参与“城·暖洗车店——助残共富驿站”运营、组建飞镖志愿服务队、组织社区服务等形式,鼓励残障人士“走出去”,让残疾人不再孤单。
方绍形是其中的受益者,加入安地镇残疾人之家后,基于他的特长,工作人员帮助他成为一名社工,平时会上门帮助孤寡老人安装水电、维修电器。他说:“通过社区服务,我感觉到了自己被需要,可以回报社会,体现了我的个人价值,我觉得很满足。”
作为服务残障人员最后一公里的“温暖之家”,安地镇残疾人之家始终致力于提高残疾人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在婺城,如安地镇残疾人之家一般的助残基地遍地开花,助残成果亮点纷呈。如:政务窗口手语培训、无障碍设施改造等举措,竭力为残疾人打造有温度、有情怀、无障碍的生活环境;“金融助残”“助残爱心超市”“爱心洗车店”“工疗车间”“非遗工坊”“零工驿站”等站点,铺设了残疾人就业共富快车道。近年来,婺城社会各界凝聚力量,进一步推动了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文明成果。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