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张洪发:75年“山歌嘹亮”的人生

2024-09-27 08:57:57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编者按:记录平凡人的故事,也就是记录我们这个时代。

  75年前,美丽的新中国成立了。也有无数的人,在这一年迎来新的生命。他们与新中国同龄,与新中国共同成长,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发展的亲历者。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本报推出“我和新中国共成长”系列报道,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讲述他们亲历新中国成长的故事。其中,有一直追求纯朴山歌梦想的非遗传承人,有下山移民迎接新生活的村民,有在大山深处一心为民的老支书,还有从教数十载的教育工作者……每个普通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每个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他们面对生活的乐观和心中对未来的希望,还有每个人身上的“中国梦” 。

  人物小贴士:张洪发,男,1949年10月出生,婺城区乾西乡黄桥头人,曾经是一名乡村油漆匠。张洪发在父辈的影响下,从小便喜爱唱金华山歌,2010年在婺城区首届农民歌王大赛上获优胜奖,2015年被评定为第三批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华山歌”代表性传承人,先后创作《东西南北》《铲花芋》等金华山歌,至今,仍活跃在金华山歌传唱一线。

  我叫张洪发。今年75岁,正好与新中国同龄。更巧的是,我的生日也在10月份。

  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有幸见证了新中国由弱小到富强的伟大发展历程,也感受到金华山歌在这发展历程中的变化与传承,我也与金华山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兴趣让童年的歌声传递至今”

  我与金华山歌,有五十多年的渊源了。如果真的要说是什么让我坚持唱了五十多年,我觉得是兴趣。

  这还得从孩童时说起,我是土生土长的金华人,我的爷爷、父亲、叔叔都是唱金华山歌的好手,家里唱山歌氛围很好,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从小就很喜欢听金华山歌,也跟他们学。

  我小时候,农村基本是没有电的,电视机、手机这些东西更不会有。晚饭过后,大家很多时候便是围坐在一起聊天、唱歌,唱歌的内容当然少不了金华山歌,如今回想起来,也正是童年里那一晚晚的歌声,培养了我的兴趣,将我与金华山歌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1966年夏天,那年我17岁,家里来了一个油漆匠,给家里的老旧家具刷油漆,并在家具上画牡丹、竹子等样式新颖的图案。我看到后很喜欢,便在母亲的鼓励下,跟着他学手艺、做油漆。学了2年,我便出师了,之后一干就是40多年。

  1968年至1972年,我的儿女相继出生,那时候物质生活不丰富,经济条件也不好,有了儿女后,我为家里的“柴米油盐”而奔波。但是,因为兴趣所在,在别人家做工休息时,偶尔会哼上几句金华山歌。

  你别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不少人知道我会唱金华山歌,为我成为“金华山歌”代表性传承人作了铺垫。

  “那年第一次登台比赛,大家说我唱的金华山歌很土(正宗)”

  在金华民间,唱金华山歌的氛围一直比较浓厚,也出过名人——方耀生,他把金华山歌从金华唱到了中南海,还被授予了“浙江省民间艺术家”称号。

  在那个时候(20世纪90年代),像他那样得到这种荣誉的非常少,政府举办的唱歌比赛也很少。这种情况在十几年前(21世纪10年代)才有改善。

  2010年,婺城区举办了首届农民歌王选拔赛,那也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

  这是区里第一次有这种唱歌比赛,当时,大家的热情很高,乡里也很重视,还让各村的文化员动员大家去报名参加。

  乡里乡亲都知道我会唱金华山歌,有了这个比赛,村里就想到了我。村里的文化员高小云便把我推荐给乡里,再由乡里带我去比赛。

  比赛有近百人参加,我是比较靠前的,第7个上台,虽然是第一次上台表演,但是走南闯北的经历,让我一点也不胆怯,当时我唱了首《山歌不唱冷清清》,“山歌勿(不)唱么冷清清,啰~铜锣勿(不)拷(敲)生铜青,啰嗬”……唱完下台后,不少观众找到我,和我说,很久没有听到这么土(正宗)的金华山歌了,就是他们小时候听祖辈们唱的味道。

  那次比赛,我拿了个优胜奖,虽然名次不是很好,但是对我来说十分有意义。后来,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找我参加活动,镇里的,区里的,市里的都有。

  “金华山歌都是一个调,但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我们金华山歌是野外歌曲,主要就是唱一些生活、劳动中的事情,比如到外面干活干累了,休息的时候就唱唱山歌。

  其实,金华山歌都是一个调,但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在解放初期,金华山歌里有规劝的内容,比如《劝赌歌》唱的是劝说小青年戒掉赌博恶习;也有鲜明的时代属性,比如《贫下中农一条心》。

  后来,分田到户后,唱劳动和生活的又多了起来。比如《采茶歌》唱的是姑娘采摘春茶时的场景;也有倡导尊老爱幼的内容,比如《十房媳妇》唱的是十个媳妇尊老爱幼的好德行。

  改革开放以后,大家思想上解放了,追求自由恋爱,男女对唱的歌曲便多了起来;物质生活条件也都好起来了,歌词就变成了歌颂老百姓美好生活、赞美家乡的内容。

  这几年,我自己也编了几首金华山歌,有《铲花芋》,是一首务农的歌曲,还有《东西南北》,就是夸夸我们金华这个好地方。

  “现在,有人叫我‘张老师’”

  以前,走在村里有称呼我“老张头”,也有叫我“张师傅”。现在,有人叫我“张老师”。其实,都没有错。

  现在,即便75岁了有些地方组织活动,请我去表演金华山歌,我都会去。每周,我也会和竹马等地的歌友碰碰面,大家一起交流、歌唱。当别人叫我一声“张老师”,我内心也很开心,因为金华山歌是贯穿我一生的东西,是我从我的父辈那边接过来的。

  作为金华山歌的传承人,我觉得我有责任不让它失传,还是要培养小孩子,培养几个人才出来,传承金华山歌。

  记者手记:时代的变革,社会的进步,总会在个体或者事物上有所投射。金华山歌既伴随了张洪发老人整整75年,也记录了百姓的群体记忆和社会的变迁,是属于大家的文化瑰宝,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而言,它是文化之根、乡土之魂,希望金华山歌能够突破传承困境、翻开发展的新篇章,唱响未来。

  我们共同期待!

  (口述 张洪发 整理 蔡君楠)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