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祝银良:辉煌记忆 忠诚担当

2024-10-08 08:44:19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曹静怡

  编者按:记录平凡人的故事,也就是记录我们这个时代。

  75年前,美丽的新中国成立了。也有无数的人,在这一年迎来新的生命。他们与新中国同龄,与新中国共同成长,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发展的亲历者。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本报推出“我和新中国共成长”系列报道,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讲述他们亲历新中国成长的故事。其中,有一直追求纯朴山歌梦想的非遗传承人,有下山移民迎接新生活的村民,有在大山深处一心为民的老支书,还有从教数十载的教育工作者……每个普通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每个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他们面对生活的乐观和心中对未来的希望,还有每个人身上的“中国梦” 。

  【人物小贴士】祝银良,男,1949年9月出生,现居住于婺城区城北街道常青社区。19岁时,他参军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兵,在此20年间,前往祖国大江南北参与重点工程项目建造,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卓越贡献。退伍后,他回到金华参与社区工作,多年来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社区百姓无数赞扬好评。如今75岁的他,初心依然炽热,也仍在用实际行动助力社区建设,诠释着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老照片里的辉煌记忆

  我叫祝银良,今年75岁。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1949年出生的我生长在国旗下、沐浴在春风里,军人对我而言是最为神圣的象征。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困难,父母因病相继离世,那一年我只有11岁,家里还有12岁的哥哥和8岁的妹妹。幸运的是,党组织给了我们一些衣食上的救济,让我们三人得以茁壮成长。

  过去,老百姓很少走进照相馆,而我的第一张照片,就是19岁那年穿着军装入伍的证件照。

  1968年,适龄的我兴高采烈地应征入伍。带着从小对军人的敬意崇拜,穿上梦寐以求的绿军装,神采奕奕地拍了人生的第一张照片,正式成为南京军区代管下的一名建筑工程兵。

  毛主席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所以,在部队时,我们每天除了军事训练之外,就是每个周六进行文化学习,这也让我各方面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如今在我手机里还有几张为数不多的老照片,一张是1979年拍摄于湖南韶山,那时我和战友们在这里学习,四个人站在毛主席旧居门前昂首挺立,展现着中国军人的精神风采。还有一张则是在我们团部门口,战友开着军用三蹦子,我坐在车斗里、水塔下、办公楼前,大家开怀大笑、意气风发……

  工程兵是人民军队中的重要兵种,主要任务是实施工程侦察、构筑重要工事。而我们的战场,从来都是五湖四海,山川河流,现在的许多重点工程都留下了我们的影子。首都机场扩建,我们两个团接受调动,纷纷北上参与机场修建工程,也就有了如今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机场建完了以后,一行人又来到河南洛阳,成立了舟桥部队。为了克服江河障碍,我们平日里面对六七十米宽的黄河水面进行演练,并不断加紧加强日常训练,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只为在1个小时之内实现浮桥架通,让黄河天堑变通途。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军以来,我把青春融进祖国的壮美山河中,始终埋头苦干,冲锋在攻坚破障的任务前沿。在领导和首长们的栽培下,20年里,我接连担任排长、连长、副营长,也在一路的风雨征途中,磨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更坚定了我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至死不渝的忠诚之心。

  新时代中的老兵担当

  往事历历在目,我仍记得初入部队时的满腔热血,但脱下这身军装,服务人民的情怀已经深深地融入我的血脉。

  1999年以后,我转业参加了社区工作,自此先后到祝丰亭、北苑、红湖路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最早的时候,社区还叫居委会,那时候我们的工作人员不超过4人,对我而言确实是“万事开头难”。还记得因为经费有限,夏天的傍晚,我们吃过晚饭后,就和几个同事提着水桶去大街上给绿化草坪浇水,不一会儿工夫,绿化解了渴,但人人都累得面色通红、满头大汗。

  社区工作最是千头万绪,还容易得罪人。但部队教给我的,就是得扛住事,啃得下“硬骨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不敢说能为社会作多大贡献,只想竭尽所能多为他人考虑一些。那些年,我充分发挥“拓荒牛”先锋精神,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制度规定,始终把居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前后,当时红湖路社区的一个小区没有路灯,夜里伸手不见五指,人们都不敢出门走动。此外,这里的下水管道也很堵,居民和周围群众深受其扰。为了这件事,我们自发成立小组,多次跑到区里向相关部门说明情况、争取维修费。3个月后,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该小区终于疏通了下水道、装上了庭院路灯,日常十分难行的路面也重新修缮了,在居民们的笑容上,我有了实实在在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小时候人们都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没想到曾经向往的幸福生活真的照进了现实。而这些年,逐渐向好的又岂止是这一个小区。

  二十年来,一道道尘土飞扬的沙土路变作了宽敞笔直的康庄大道,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无论是居住环境、休闲娱乐等方面,各社区的基础设施设备愈发完善,在城市越变越美的同时,也给市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这些发展,让我真实感觉到国家的强大,真正让我们这一代感受到十分幸福。

  再说说我的75岁。3年前,常青社区从红湖路社区分出来,我就此成为常青社区第二支部的支部书记。由于腰和颈椎不太好,一直以来,社区对我很关怀,但我还是想着为社区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每个星期我依然会去义务巡逻,并积极参加相关活动,希望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

  我与时代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也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眼下,两个女儿都在杭州成家立业、幸福美满,而平日里得闲,我们许多老战友还是经常聚会。这些年来,远至香港、澳门,一起吹过维多利亚港的海风,在大三巴前合影留念;近至沙畈银坑,探寻粟裕将军留下的红色印记,再次重温革命的初心誓言。

  每每和战友再见,我们回顾往昔,笑声朗朗,恍惚中,只觉得天地一瞬,大家又回到了那个金色年代,那般雄赳赳、气昂昂,一众人吃着大锅饭,再走南闯北,奔赴一个又一个“战场”。

  而如今,我们多已两鬓霜白,但庆幸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战友之间随手一个电话便能轻易联系上,我们大家也相约着要走遍更多地方,去饱赏祖国的名胜风景和大好山河……

  【记者手记】

  回首“一路走来”,作为一名工程兵、退役军人、社区党组织书记……祝银良的故事让记者感受到,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他与新中国同岁,也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进步,军营大熔炉使得他“淬炼成钢”,打下了厚重的人生底色,亦如整个时代呈现出的蓬勃向上的朝气与面貌。同时,祝银良的“拓荒牛”精神也值得我们点赞学习,我们相信,这种敢闯敢干、拼搏进取的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必然会经久不衰,世代相传。

  (口述 祝银良 整理 曹静怡)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