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面对面
采访间隙,仙源湖实验学校的徐老师讲了张校长和孩子之间的一件“奇事”。2022年9月1日新生开学,一名一年级的小男孩连续几天怎么都不肯进校园,家长、老师、安保人员轮番上场使出浑身解数都没用。当张校长走到校门口温柔地牵起小男孩的手,他居然不哭了,跟着张校长走进了学校,之后就再没有哭闹过。
记者: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工作经历?
张利东:1990年浙江师范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塔石乡的百善初中工作了3年,之后到让长初中工作了9年,2002年调到白龙桥镇虹路初中任校长,2007年因为学校撤并,调任金华第十中学初中部校长,2011年又到琅琊初中工作,2019年来到仙源湖实验学校。从大学毕业至今,我在农村从教已经35年了。
记者:在这么长的农村教学生涯中,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人或事?
张利东:我是生物系毕业的,刚到百善初中的时候,学校几乎没有实验器材,上课要用的很多实验器材都自己动手做,有些器材我跑到浙师大去借。那时交通也不方便,我一个人坐公交车把器材背回来,再带着学生到山上抓昆虫做标本,做解剖实验。回想起来,那两批学生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回来看我的次数最多的。
记者:那个年代正规大学生被分配到中小学的不多,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相比之下会超前很多,所以在教学物资匮乏的年代,您给予学生精神的富足就让他们很怀念。
张利东:农村孩子可能学习上不一定非常优秀,但是他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我们是深有体会的。以前的学生回来看我,有些还是当时比较顽皮,被我批评过的,但他们都知道老师是为了他们好。我在百善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小男孩,成绩一般。我有一把吉他,当我弹奏的时候,他就会很崇拜地看着我,后来我发现他比较有艺术天份,就把吉他送给了他。现在他在杭州已经成为了一位比较有名的设计师,每次回金华来都会来看我。
记者:所以教师很多时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很小的一个举动、一句话就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张利东:是的。一个学生可能会感觉自己被老师忽略了,但如果有一位老师给予了他肯定,还关注了他,可能会给他带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这是当老师的价值所在,也是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体会不到的一种成就感。
记者:我们都说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对老师来说,这双眼睛还要求特别犀利。我们的表扬要表扬到学生的心坎上,让他觉得老师是真正在关注他。
张利东:是的。归根到底,教育最本质的还是要基于学生。老师有没有用心学生是能感受到的。
记者:我们学校是九年一贯制,目前生源情况怎么样?有多少学生寄宿?
张利东:生源方面,随着城镇化发展,学校随迁子女占了四分之一以上。小学不寄宿,初中大概60%学生寄宿,基本是离家比较远的孩子,离家近的我们还是提倡走读。家庭教育一直都是农村孩子比较薄弱的部分,特别是箬阳山区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外出求学,很早就学会了独立,特别懂事也特别让人心疼。作为农村学校我们总是千方百计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关心,同时也鼓励家长多参与孩子的成长。宿管员、老师都是全程陪着孩子们的,这方面比其他学校的老师会承担更多。早上起来,宿管员会要求孩子们做好自己的内务整理,随后统一到学校餐厅用餐。早餐的品类也很多,供孩子们自由挑选,保证每一个孩子都以饱满的状态投入一天的学习生活中。
记者:我记得我们学校有一个持续了很多年的奖学金?
张利东:仙源山奖学金,是金华市仙源山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有限公司总经理章静钢设立的。章总对教育很有情怀,每年开学典礼他都会来给学业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发奖学金,已经连续颁发17年,34期了。他说当时自己读书的时候,如果条件能再好一点,他的求学之路可能会走得更远。
记者: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他人撑把伞。
张利东:我们还有每年5000元的杨柳奖学金,针对中考设立的。去年安地商会成立,给学校设立了一个仙源湖奖学金5万元左右。奖学金的设立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还是很大的,有时候学生拿到的可能就几百块钱,但却赋予了他们自我价值感和荣誉感。
记者:张校在抓教学质量上很出色,有没有管理或教学上的经验可以分享?
张利东:我有4所农村学校校长的经历,我觉得农村的孩子和城区的孩子相比,整体的学业基础会弱一点。我主要也是基于学生的基础开展教学和管理,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我在琅琊初中的时候,结合大山的精神提炼了“向下扎根向上绽放”八个字。学习没有捷径,就是要扎扎实实,就像竹子,生长在地下要好几年,把根扎深,最后只需要十几天就长出来了,所以我特别注重稳扎稳打。你只管努力,到一定程度结果就会呈现出来,大家思想统一之后,师生们都憋着一股劲,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前进。
2019年我到这里之后,提出了“做有营养的教育”。近年来教育的内卷还是很严重的,原因就是大家都在横向比,和别人比总是有差距,就会产生焦虑。从短期看,横向比会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从长远看,我觉得不利于孩子发展。因为过度消耗之后,就会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要学会和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口号提出来之后,我们的评价机制也同步跟进。
记者:什么是有营养?
张利东:比如课堂教学,有些学生已经听懂了,老师还在拼命讲,学生就营养过剩了;有些没有达到这个层度,老师讲课内容又拔得太高了,他就跟不上了,这样的课对学生来说都是没有营养的。“做营养的教育”就是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时要基于学生的学情。其实这和国家提出的“双减”政策是一致的,“双减”不是不要学生学习,也不是不要给学生负担,是不要给学生过重的负担。
我们学校还开设了30多门拓展性课程,每个学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得到各种营养。通过这样的方式,我觉得可以在减负和教学质量上找到一个平衡点。
记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明显的。我感觉让老师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准设计课程难度是很大的,我们的差异化发展是不是主要体现在拓展性课程方面?
张利东:不是的。针对你讲到的问题,学校也专门请专家探讨过。新的课程标准更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课堂要研究出符合学生发展的,又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我们请专家组一起构建了一个“源课堂”模式,基于这个“源”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构建。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第一个环节是情境教学,老师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动自我系统。第二个环节是基于学生的认知系统,通过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中对知识点进行架构。第三个环节就是提炼。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教学。当然,因为学生层次不一样,课堂上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也不是“一刀切”,比如提炼不一定所有学生都要求跟进,但基础部分是要求绝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后期的作业设置也有分层。
记者:在作业上分层,会不会让学生有贴标签的感觉,认为不让自己做一些难的题目是因为老师认为自己成绩还不够好?
张利东:“双减”其实对作业量这一块是从时间上来限定的。每个学生在一定时间段里能完成的量是不一样的。我们的作业是按基础、提高和拓展来进行分层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做,基础作业是必须要求都完成的,提高和拓展作业根据学情,鼓励学生积极去做,挑战自己。当然也会有一些学生对自己降低要求,这主要也是因为内驱力不足,所以我们教学的着力点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让他们“跳一跳摘桃子”。
记者:9月份我在清华校园采访了您的孩子张家齐,他讲到自己对学习的态度和您刚才说的,只管往前走,稳扎稳打,勤能补拙等都是一致的。从小你们对他的培养会更加关注哪些方面?
张利东:关于孩子的学习,从就读的学校来说,我们从来没有择过校。比如小学是在站前读的,初中是在九中,中考考到金华一中。刚进去的时候成绩是靠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他就考到了中等。那时我也告诉他,不要看到和前面同学这么大的差距就焦虑,只要和自己比有进步就行,然后每个学期他总有进步。高考考到了东南大学,也是985,后来他又和我们说直博到了清华,我们都很意外,因为读大学后我们就基本不管他的学习了,但是他自己的内驱力比较强,大学期间也一直很努力,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确定目标后就会一直往前走。现在回过头来看,家长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总说“别人家的孩子”。
小学初中阶段我们几乎没有补习文化课,带着他学演讲、国际象棋、打篮球。因为演讲比较出色,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他上台的机会也就多了,对于他阳光性格的培养有很大帮助。现在的小孩子压力大和家长太盯成绩有关系,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
对于运动我们也很重视,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所以在教学中,我一直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我们学校是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足球现在也是每个班都在推进。其实只要是运动,只要学校能够持续推进,不管哪项对学生都是有利的。
记者:所以我和家齐聊天的时候就发现他很阳光,很积极,也感觉他在学习方面的自主和不“知足”。很多人都觉得东南大学够好了,但他觉得自己能够更好。
张利东:所以说内驱力很重要。学习还是要靠自己,这样在没人压的时候还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记者:您在乡村呆了35年,没有进过城。对自己的工作经历,您有时候会不会觉得可惜或者不圆满?
张利东:如果去城区学校锻炼过,我觉得自己的业务水平、眼界可能会更高一点。2002年,本来我也通过竞聘进城了,但当时根据组织需要,又留了下来。之后就一直坚守在农村。其实不管城区学校还是农村学校,都有自己的教育使命。从国家优质均衡教育的大方针来说,农村教育也是至关重要,需要好的教育理念来影响改变农村孩子的想法。家长的教育观念也需要我们的校长老师去影响,用自己的绵薄之力让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留在自己的家乡学习,越来越多的学生从学校走出农村,迈向更广阔的天地。我想这其中的意义和收获要比我个人进城要大的多。
记者: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学校有没有自己的品牌?
张利东:学校教育以德育为首是不能动摇的。学校德育建设品牌,我提出的是“榜样引领铿锵前行”,主要分四个层面。国家层面,我们宣传好对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事迹。我2019年到这里,刚好新中国成立70周年,表彰了新中国70周年来作出杰出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模范人物,我就马上把这些人物事迹挂在教学楼的墙上。学校层面,我们挖掘了学校优秀学子在校友墙展示,我和他们也建立了很好的联系,经常邀请他们给老师和学生开展讲座。教师层面,我们根据业务能力、师德师风等方面开展各类评比。学生层面,我们每年都要评选一批仙源好少年,这就是整个学习榜样的架构。
在今年暑期,我们在原有基础上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导向,又对学校的德育品牌建设进行了新的提档优化,提出了“德育为先固本正源”的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点点水源、条条溪流最终汇合、融合成磅礴的大海,学生通过点点积累、汲取滋养最终成就美好人生。从教育意义上,“源”架构起学生成长的生命源泉——质疑力;文化源泉——感知力、理解力;过程源泉——探究力、创造力;价值源泉——合情力。基于以上这四个维度,以及“做有营养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我们把德育目标细化为:行为感知力、行为判断力、心源践行力、道德内生力、价值理解力、社会共情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将优秀的文化元素渗透到学校德育之中,使其能够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只有在多元德育的实践中,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品格,塑造出更好的自我。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