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鲁杭燕 陈晓倩)临近春节,年味越来越浓,家家户户开始置办年货。在婺城,各企业订单不断,纷纷开足马力忙生产,保障春节期间年货市场供应。
“根本忙不完!”在新狮街道丁丁产业园,从事网上休闲零食销售的“肥猫鲜森”内一派繁忙景象。走进配发中心,经过质检包装的数十款产品源源不断地被搬运进来,按照种类、批次等分区整齐存放。2000多平方米的仓库内,四五十名工作人员手脚不停,配货分拣、打包发货。一旁,印有新春祝福语的贴纸一张张贴到包裹上,为年货增添了喜庆氛围。
“我们特别推出两款新年礼盒装,里面都是备受欢迎的经典产品。”公司负责人张星羽介绍,“许多老客户都是提前一个多月就来预定了,基本用于年前送礼、员工福利等。”
据了解,目前该企业的零售产品线上订单量相比平时激增超200%。在发货区域,一辆辆满载包裹的快递车排列整齐,工作人员争分夺秒搬运包裹上车。为加快发货效率,企业与多家快递公司签订合作,优化物流配送流程,全力确保年货以最快速度抵达消费者手中。
与“肥猫鲜森”同处一幢大楼的浙江红盒子网络有限公司同样忙碌。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赶订单,我们提前两个月就开始筹备了,不仅加大了原材料采购量,还扩充了生产团队。像这款紫米发糕,工人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生产线每天饱和运行,但还是不够卖。”
此外,属于婺城人的“老味道”传统美食也在春节市场大放异彩。同样位于新狮街道的乌饭生态庄园内,生产车间一片忙碌,工人们紧张有序地进行包装作业。作为婺城区乌饭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庄园负责人李桂华介绍,随着春节临近,寓意吉祥的乌饭八宝饭备受市民青睐,“现在每天至少要生产3万碗八宝饭,才能满足市场需求。”除了八宝饭,乌米年糕、乌米香肠等乌饭系列产品也是春节前后热销的产品。“去年10月开始,很多线下顾客就早早地预定了,我们会根据他们的要求备好礼盒套装。”除了线下销售,李桂华也积极拓展电商平台的销售渠道:“光是抖音平台,我们这段时间就卖出了25万多单。”
除了企业的销售红火外,“热气腾腾”的年味也在一些传统加工坊蒸出来……
在白龙桥镇古方一村的年糕加工坊里,白茫茫的“蒸汽”缭绕,老远就能闻到米香味。院子里摆放着十几筐淘洗好的粳米,老板娘方燕萍徒手就把一筐20斤重的粳米,搬上推拉车拉到研磨的机器前。研磨、蒸熟,再倒入机器中压成条状……一个上午,人来人往、机器作响,加工间里好不热闹。“十几年了,我每年都要来这里做年糕,这里的年糕香啊!”正在翻晾年糕的金阿姨是琅琊徐村人,一大早她就和邻居约着前来做年糕:“今天我做了40多斤,给儿子、女儿都分一分。”除了用加工坊的粳米外,也有附近村民带着自家的米来做年糕,“这种我们一般就收个加工费,总的算起来一天要做1500多斤年糕。”方燕萍说:“每年春节前我们都很忙,一直要忙到腊月二十五、二十六。”
“我们差不多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忙,忙到除夕!”王记馒头店的老板王小红正给几笼刚出锅的馒头盖上红印,“红印馒头嘛,春节吃个喜气。”作为婺城传统面食,印有大红印章的馒头有着“团团圆圆、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是逢年过节、操办喜事宴席的“必备品”。王小红介绍,他们目前每天要制作近9000个红印馒头,等到年关订单量大幅增长时,日产量预计能飙升至3万个。
无糖不成年。这几日,位于长山乡的章式冻米糖作坊里,章卫星一家忙得不可开交:“我和儿子负责制糖切糖,我老婆和儿媳就负责称重包装。”进入冬季后,章式冻米糖的销量持续攀升,临近春节,日销售量更是增加了数倍。“冻米糖是我们这儿的传统年货,每年这个时候,很多老顾客都会来买,目前每天产量在500斤左右。”章卫星说。
而在白龙桥镇叶店菜市场的副食品区,冻米糖一上架就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小童副食店的店主介绍,最近冻米糖散称一天可以卖100多袋,桶装可以卖出七八十桶,十分畅销。同时,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冻米糖也走出本地,销往全国各地。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