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洛摄
桑洛摄
本报讯(记者 王静姝)乙巳蛇年春节,婺城暖意浓浓。在各个乡村,家家户户挂起红灯笼,门上贴着喜庆的春联,洋溢出浓浓的年味和文化味。
春节期间,在婺城区塔石乡,多个村庄迎来了婺剧下乡惠民演出活动。由金华婺剧一团、建德小百花婺剧团等多个剧团表演的《三姐下凡》《金殿认子》《百寿图》等好戏轮番登场,从正月初一至初八,在井上村、苏坑村和石塘村依次上演,在传承和弘扬地方戏曲艺术的同时,为村民们丰富节日文化生活。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动能和支撑。如今,走进广袤乡村,和乡亲们谈起近些年最丰富的文化收获,你定然会听到这些声音:文化设施建设到了家门口,各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得到传承发展,村里的文化产业让大家多了展示技艺的平台;农文旅融合发展,美丽的乡村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游玩,村民腰包“鼓起来”了,文化自信越来越强。
早在过年前,雅畈镇汉灶村就已格外热闹。在白杜龙自然村何家老宅,村民们在文艺志愿者的组织下开办乡村“邻居节”,一同动手包饺子感受年味。一旁,入村作家、“文艺村长”桑洛组织书法家为村民书写福字和春联。据了解,汉灶村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兼顾“输血”和“造血”,不断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打造了耕牛文化长廊、探花亭、传统红糖主题展销馆等民俗非遗文化空间,吸引游客前来打卡。同时,不少村民改造了自家的小院,让村庄充满了浓浓文化味。还有不少文化学者、公益组织走进汉灶村,开展各色文化沙龙、文化市集活动,讲学会、汉服秀、摄影、音乐等丰富的文化内容吸引八方游客。此外,通过市级、区级、镇级及村级文联的紧密合作,汉灶村“乡村艺校”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培训课程,不少村民前来学习声乐、古筝、舞蹈,如今的汉灶村,越来越多人能能拿起乐器“露一手”,乡村文化“活”了起来、村民精神“富”了起来。
在箬阳乡琴坛村,回乡过年的村民走进村里的“图书流通站”,有说有笑。去年,区级文化特派员汪胜注意到,村庄小书吧内的不少书籍有些陈旧,他积极对接婺城区图书馆,精选内容丰富的图书送到村里,并挂牌成立“图书流通站”,让村民、游客能阅读更多种类的图书。此外,文化特派员的足迹也遍布婺城多个乡村。琅琊镇泉口村的“窑望未来”铁店窑文化品牌以及文化研学系列活动,在激活乡村文化资源的同时为村民创收;竹马乡方下店村的门球家园项目以赛事赋能乡村,同时举办门球公开课,吸引有打门球需求的村民前来学习……文化特派员以文艺的力量为乡村带来了新变化,打造出新气象。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