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苑)前不久,婺城非遗传承人、糖古“婺式传统糕点”第三代传承人徐家兴在视频号“糕点小王子”的直播间,带来一款创意十足的非遗美食——“百荷寻味”卡通手工元宵。这款元宵搭配胡萝卜、甜菜根、仙人掌果、蝶豆花等植物原料,以蔬菜汁为面团着色,色彩斑斓,不仅好吃,还极具观赏性。这正是这个元宵佳节里婺城非遗传承人徐家兴、汪丽娟两人创意碰撞出的火花。
汪丽娟介绍道,这款汤圆一盒共有12枚,每枚都设计了不同的形象,不仅有卡通造型,还融入了“平平安安”“事事如意”“年年有余”等传统寓意元素。设计这款产品的初衷就是不仅能吃得健康,还能传递美好的寓意。此外,这款糕点还专门申请了外观专利且已获批。汪丽娟说,在传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既要成功复制传统味道,又要不断创新。相比之下,老一辈人制作的汤圆仅适合当天食用,冷藏后就会开裂,难以满足快递运输的要求。创新汤圆则要确保汤圆快递到客户手中时,每一个都能保持完好,即使复蒸后仍能保持原来的颜色,花型完整无缺。
近年来,婺城非遗传承进入了一个新老交替阶段。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出现在婺城的非遗传承与发展队伍中,他们以创新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角,为古老的非遗注入了新的活力。徐家兴和汪丽娟的“百荷寻味”元宵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他们将传统婺式糕点制作技艺与现代创意相结合,打造出既符合现代审美又保留传统风味的非遗美食,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
除了徐家兴、汪丽娟,还有许多青年传承人在非遗领域默默耕耘,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非遗的魅力。公盛酱油继承人徐耀剑从小在酱油厂长大,见证了公盛酱油的发展历程。他从两年前开始专心学习酱油传统酿造技艺,坚守初心,致力于传承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他看来,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同质化竞争充斥整个市场,许多商品应有的个性特征在铺天盖地的广告喧嚣声中被淹没。“我在跟父亲学做酱油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传统古法酿造技艺,保留了儿时记忆中的那一份纯真与美味。相比于工业化生产的酱油,尽管古法酱油制作周期长,酿造成本高,但古法酱油采用纯天然的原料和传统的酿造方法,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因此更加天然健康。”徐耀剑说,如今,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古法酱油以其绿色、健康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和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视,传统非遗古法酱油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品尝到这份来自金华的传统美味,并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的队伍。
金华市小老黄食品有限公司的新一代负责人黄泳赫则在金华酥饼的传承与创新上做出了自己的尝试。他通过改变口味和复烤方式,将金华酥饼打造成代餐或零食,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推广这张金华的金名片。他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规范化、数据化相结合,赋予酥饼新的活力,让非遗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在婺城,当青年遇见非遗,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为古老的非遗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他们不仅传承了非遗技艺,更通过创新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的魅力。在他们的努力下,婺城非遗正在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