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金华传媒记者 余美娜)头发花白、衣着朴素,一双布鞋破了还在穿,一辈子在地里刨食的康建根,靠着打小工卖体力和捡废品补贴家用。他的家人都说他很抠门,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很难想象,他还有着一掷千金的大方一面。500元、1000元,连续10多年,他频繁献出爱心,只因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康建根家住婺城区白龙桥镇怡村社区,今年已经75岁了。不久前,他再次向婺城区红十字会捐款1000元,他说,四年前,因为要照顾90岁的母亲,他结束了打工,专心在家照顾母亲,由于经济上和精力上都有限,暂停了几年献爱心。去年,母亲去世了。一过完年,他就立即重启这份中断了几年的爱心。
康建根说,自己是过过苦日子的人,小时候差点饿死,也没钱上学。成年后的他,也过得不富裕,但也许是自己淋过雨,他总想为别人撑一把伞。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老康看新闻一遍遍地流泪,痛心之余,他毫不犹豫地捐出了1000元。而当时他打工一天的工资,仅20多元。此后,他献爱心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他为新疆贫困学生捐500元,为罹患癌症的小孩送去500元,为留守儿童四点半学校送上1500元……截至2024年,他所捐的慈善款已近2万元。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中国人都是一家人,我看到有的孩子很可怜,宁愿自己饿着,也要给他们买糖买饼吃,只愿他们健康成长。”老康说。2015年,65岁的老康虽然有些吃不消,还是出门打工挣钱,一拿到工资,就立即向地震灾区的群众捐赠了1500元。
如今,已经75岁高龄的老康,记忆力和听力都大不如从前,他总是爱忘事,和人交流起来也费劲了。但是他想尽己所能帮别人的心一直没变。
康建根的爱心,也感染着家中的每一个人。小孙女康晨艳在10岁时,捡到50元钱,通过广播寻找到了失主。老伴汪幼芳对他的“大方”,从原来的不理解到支持,有时候着急捐款的老康手头没钱,汪幼芳也会赞助老伴。“他喜欢做好事,如果不让他做好事,他干啥都没劲,他做了好事就开心,只要他开心,就好了。”汪幼芳说。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