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茶人潘金土:以匠心重塑婺州举岩辉煌

2025-04-09 08:57:20  来源:   作者: 曹静怡

  记者曹静怡

  趁着天气晴好,婺城区罗店镇鹿田村的婺州举岩茶基地已迎来了新一年的采摘季。连绵起伏的茶山上,嫩芽吐翠,茶香弥漫,采茶工人穿梭其间,采摘今春第一捧“绿叶子”。

  望着此情此景,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婺州举岩传统制茶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潘金土不禁感慨,“第一次爬上北山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如今茶园不仅恢复了生机,2022年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还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每年这个时候,基地里欢声笑语、生机一片,村民们靠着采茶增收,绘就了一幅欣欣向荣的美好春景。”

  采自云天,烹一味茶人匠心

  潘金土是一个纯正的茶乡子弟。他生长在武义宣平,茶园里的晨雾、炒锅中的茶香都是成长中的温暖底色,让他对茶有着与生俱来的情感。

  1992年,潘金土正式创办了武义宣平金山茶厂(“采云间”前身),又以吃螃蟹者的勇气率先在茶叶生产中引入生态有机概念,之后在岩头山建立了第一块有机茶基地,又建成了300亩台山有机茶园,被业内誉为“中国有机茶第一人”。

  潘金土登过的茶山无数,却也忍不住为婺城风物所动容。在他眼中,婺城岩山俊秀、清溪逐流,其茶叶资源丰富,茶文化源远流长。他早早将目光投向这座城市,千禧之年,在当地政府的精准招商下来到这里,至此与婺城结缘。

  随后几年,潘金土成功进驻汤溪九峰茶园,让一度濒临破产的九峰茶场焕发新的生机,又不断做精做强企业品牌,生产的金山翠剑、双龙翠剑、牛头山雾绿、台山佛眉、高山龙井、蒸青茶等八大绿茶系列200多个品种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我给企业取名为‘采云间’,意指‘采自云天之间’,也寓意我们的茶不使用任何的化肥农药和化肥合成物,自带仙气和甘甜。”潘金土说,回忆起第一次来到北山鹿田的场景,看着云雾缭绕,清丽无比的山村景象,自由清新的空气下,仿佛是“采云间”从理想照进了现实的生动写照。而他之所以会来到这里,是因为看了金华日报刊发的《千年名茶“婺州举岩”面临湮没-北山林场想给它找一个好婆家》报道,当了解到婺州举岩面临湮没的现状,潘金土深感作为龙头茶企的责任与使命,就此踏上了探索婺州举岩的旅程。

  “我的想法很朴素,只是觉得这样的好东西,不可以任凭它轻易消失!”潘金土深知,茶不仅是生计,更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符号。经过一番谈判,林场负责人也对采云间的实力颇为认可,并于2006年6月28日将这份沉甸甸的使命完成了交付。

  采云间也就此坚定了信念,势必要将这一历史名茶挖掘出来。

  恢复技艺,兴婺州举岩荣光

  “举岩,真的就是举石头吗?传说中的举岩茶又在哪里?”带着种种疑问,潘金土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他为此成立工作专班,并拨出专款,制定规划,对婺州举岩进行抢救性挖掘。

  “一方面,我们安排专人收集史料,只要有关婺州举岩的蛛丝马迹,不论千山万水都立即动身前往!”回顾这段探索之旅,潘金土的眼中仍绽放出兴奋的光芒。除了查找史料,他们也通过民间走访,收集举岩茶的相关信息、制作技艺等,不断挖掘、探究婺州举岩的发展过程,并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召开研讨会。

  “整个过程其实很漫长很枯燥,但我认为既然有故事就得挖出来,我们公司各方面都无条件给予支持。”潘金土说,想要恢复这一技艺,他们有决心也有魄力。

  渐渐地,团队搜集记载婺州举岩的典籍有17种之多,整理出“婺州举岩源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皆为贡茶,是中国贡茶历史上最久远的茶种之一”这一重要历史脉络。

  自小与茶相伴,潘金土身上也有茶温润细腻的品质。比如,根据五代十国毛文锡《茶谱》中记载,“斤片方细,煎如碧乳”是世人口中举岩茗茶的最主要特点,但“斤片方细”四字却让潘金土不明所以,“按这样的叙述,我们的举岩茶和龙井有什么区别?”潘金土笑说。原来,明太祖朱元璋改团饼茶为散茶,因《茶谱》是五代十国时期,所以推测“斤片”应该为计量单位。这一结论不仅解了潘金土心中谜团,对推进举岩工艺的恢复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心沉如水的心性,精益求精的求索,乐此不疲的执着坚守,潘金土带领团队一点点推进,在科研院校相关专家以及采云间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成功恢复婺州举岩传统制作技艺及其宋代点茶技艺。

  重获新生的婺州举岩惊艳了世人。2006至2008年,婺州举岩茶制作技艺先后被列入金华市、浙江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采集之际,婺州举岩作为中国和希腊友谊的信物,被希腊奥林匹亚博物馆永久收藏。同年,经商务部、外交部选为国礼茶赠送外国元首。2010年,婺州举岩被授予“中华文化名茶”称号。2022年,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谋变创新,绘茶旅融合新图景

  从起初婺州举岩逐渐面临淹没的困境,到抢救性挖掘婺州举岩茶的制作技艺并成功恢复,直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采云间如今所取得的成就,对于潘金土而言不是辉煌的过去,而是崭新的起点。

  创建婺州举岩品牌初期,潘金土及团队就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全国以及30多个国家地区,邀请名家制定婺州举岩发展规划。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婺州举岩,他们根据收集的民间故事,编辑出版了《千年贡茶说举岩》等书籍期刊,还通过纪录片、综艺节目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助力婺州举岩重振声名。

  “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婺州举岩传达着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理念,也为我们做好非遗‘后半篇文章’指引了方向。”潘金土表示,过去一年,他们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传承实践活动,组织制茶技艺培训、茶艺培训十多场,邀请了经验丰富的传承人担任讲师,培养了一批技艺精湛的传承人,其中两人入选金华市级非遗传承人。与此同时,不断加强科研合作与交流,提升非遗文化发展水平,并积极探索多业态融合模式,打造婺州举岩市级非遗茶空间,建立了市级非遗工坊,让更多人了解婺州举岩茶的历史、制作工艺及品鉴方法。

  近年来,婺城始终把茶产业当作兴农富民特色来抓,相继出台了系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推进婺州举岩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承。前不久,市级有关部门还专门成立了婺茶工作小组,将在全市范围内促进婺茶产业发展,进一步提振茶企的信心与活力。

  鹿女湖畔烟波渺渺,举岩茶山翠色连绵。遥望未来,潘金土仍然信心满怀。他表示,采云间将始终凝心聚力扎实做好婺州举岩的系统性保护工作,持续推动婺州举岩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产品标准化的基础上推动品牌国际化,不断为婺茶产业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进一步讲好中国茶故事。

责任编辑:施川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