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洪珊)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婺城区乾西乡联合社区的蔬菜种植基地,成排的设施大棚映入眼帘,大棚内绿意盎然,苋菜、空心菜等各类蔬菜长势喜人。
连日来,农户们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搬运、打包,呈现出一派春日好“丰”景。“眼下,正是苋菜热销的时节。市场上供不应求,一斤能卖到3-4元。”看着一捆捆打包好、等待运往市场的苋菜,农户陈法松笑着说,今年,他种植了百余亩苋菜,一亩地能收获苋菜2400斤。打包好的苋菜不仅运到当地各个市场,更远售诸暨、武义、义乌等地。
联合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江绍阳告诉记者,像陈法松这样的农户,在联合社区不在少数。近年来,联合社区积极打造蔬菜特色村,充分发挥当地区位和资源优势,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发展温室大棚及大棚蔬菜产业。目前,基地共有近800亩的田地,其中,大棚蔬菜有400余亩,平均每年能带动农户增收近500万元。
为何大棚能带来如此大的变化呢?江绍阳表示,奥秘就在于“早”。据江绍阳介绍,早些年联合社区以种植香葱产业为主,但传统的种植模式单靠老天吃饭,使得种植蔬菜愈加困难。“大棚蔬菜赶早上市,不论是在需求,还是在价格上都占据一定优势。”为此,联合社区采用“一棚多茬”的种植模式,让蔬菜在不同时段“轮番登场”,一年四季都能有新鲜蔬菜供应市场,最大化提高大棚的经济效益。同时,巧打季节差、时间差,也可以提升蔬菜市场竞争力,实现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双赢。
江绍阳也在现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基地内种植的300亩苋菜采用大棚种植模式,随着气温逐步回升,苋菜生长周期缩短至二十余天,可连续采摘多茬,采摘期从今年2月底一直延续至10月份,较传统露天种植延长了近4个月的销售窗口,不仅提高了质量和产量,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也为当地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跟着节气走,围着市场转”,如今,联合社区的菜农们凭借科学的茬口安排,从早春的小白菜、油菜,到盛夏的黄瓜、玉米,让大棚真正实现了“四季不闲”。为了进一步提升种植效益,联合社区不仅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与管理经验,还积极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引入新的蔬菜品种。
“我们目前已有百余个大棚。”江绍阳信心满满地表示,“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积极与蔬菜销售商沟通合作,打响蔬菜特色村的品牌,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