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覆盖的长津湖畔,一群志愿军战士蜷缩在战壕中。当子弹擦过战士冻得通红的脸颊时,我看见他们用裂开的双手握紧步枪……《长津湖》这部展现抗美援朝的电影,用这样真实的画面让我看懂了热血的含义。
镜头随着七连指导员移动时,我注意到战士们结满冰霜的睫毛下,始终闪烁着坚定的目光。在零下40℃的严寒中,他们用最后的体温暖着枪栓,用发紫的手指一遍遍数着所剩无几的子弹。当雷爹抱起烧红的标识弹冲进雪地时,单薄的棉衣在寒风中飘飞,背上的绷带渗出血花,可他脸上分明带着欣慰的笑。花名册上的红圈圈住的不只是名字,更是一簇簇永不熄灭的生命火种。
现在的教室玻璃明亮如镜,我却从史书里读到那个年代的阴霾并未散尽。今天的祖国虽已昂首挺立,但烈士们用生命筑起的长城仍需我们时刻维护。就像电影里伍千里说的“这仗我们不打,就是下一代要打”,这份天下兴亡的责任,正通过时光长河传递到我们手中。
看完电影时,手臂上的鸡皮是对和平时光的呐喊,胸膛里的热流是传承信念的共鸣。站在洒满阳光的街道上,我终于读懂语文课本上那句话:原来和平最厚重的注脚,是先烈们用青春写就的。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