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从“脏乱差”到“绿富美”

一个移民村的共富蝶变

2025-05-27 08:49:18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位于婺城区蒋堂镇的沙畈村是水库移民村,下山时,村民平均年收入不足千元,村中环境简陋脏乱。如今村内楼房整齐高大、庭院精致优美,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富裕村。近日,记者走进沙畈村,探索这座美丽村庄背后的共富实践之路。

  环境突围激活发展基因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寻求发展机遇,完成移民安置的沙畈村选择技术门槛较低、易操作的木材加工业作为突破口,虽显著提升了村民收入,但随之而来的锯板机粉尘污染、噪声扰民等问题日益严重,村庄环境每况愈下。

  一边是村庄环境,一边是经济发展,如何取舍?综合考虑后,沙畈村下决心关停木材加工厂。“厂子关停意味着收入断流。”沙畈村党总支副书记古建明回忆,面对关停决定,村民们最初顾虑重重。但经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表决,拆除252家存在“三合一”隐患的锯板厂最终获得村民支持。党员干部率先行动,仅用三十天便完成全村拆除工作。

  “短期利益受损换来长远发展红利,这是笔明智的‘民生账’。”古建明说道,如今焕然一新的村居环境和共同富裕图景,让村民们真切体会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区域联动探索共富联盟

  经历产业转型阵痛后,村庄逐步探索来料加工、商贸服务等新业态。2019年沙畈村尝试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模式,通过强村带弱村的形式,联合周边泽口、洪村、莲塘三个经济薄弱村,共同投资四百余万建设四村综合服务中心,以此来壮大村集体收入,探索共富发展模式。

  “我自己也是沙畈村的,项目建成我就承包入驻了,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在家门口就能创业,不用考虑出去了。”厂主虞锦生介绍,目前他在四村联建共富项目的工厂内共有三十余名员工,其中大部分都是来自沙畈村以及周边村的村民。

  古建明告诉记者,四村联建项目于2021年建成落地,目前720平方米标准厂房已投入使用,项目每年能够为村集体带来20余万元的增收。村委会通过对项目的多元化经营,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从“单纯性输血”到“多元化造血”的转变,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就业,推进共同富裕。

  共富项目架起致富桥梁

  近年来,在项目共富这条路上沙畈村步履不停。在沙畈村西南侧,一座醒目的现代化建筑正在加速建设,该建筑便是浙江省第二期水库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蒋堂镇沙畈村农耕文化综合体项目。

  走进项目现场,二十余位工人正在进行室内二次结构砌筑等工作。项目施工负责人董伯仁向记者介绍,项目预计于今年9月完成全部施工内容,建成后,将形成“三位一体”功能格局:一层设置60个展位的农产品展销区,重点推介茶叶、箬叶、地瓜等本土特色农产品,同步辐射周边西南山区农副产品销售;二层打造成家宴中心,为村民提供宴席等服务,服务于本村及周边村庄;三层建设水库移民文化展馆,系统呈现沙畈村从移民迁徙到产业振兴的发展轨迹。

  据了解,蒋堂镇沙畈村农耕文化综合体项目投入运营后,将惠及沙畈村下辖的沙畈、溪口、大立元、田甫和年坑五个自然村,提供一百多个就业机会,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200万元以上,既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又能拓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漫步沙畈村巷陌间,一幅共同富裕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沙畈村先后实施道路、管网、综合楼等各类建设项目30余个,累计总投资超过2000万元。村集体实现从负债到经营性收入超300万元的华丽转身,村集体资产达400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到2万元增加到了5万元以上,民生福祉得到实质性提升。

  焕然一新的村居图景印证着蜕变——街巷整洁有序,民居错落有致,庭院精心装点的景观小品与热闹的共富主题街区相映成趣。文化广场、党群服务综合体、省级标准化养老中心等公共空间构筑起“15分钟便民生活圈”,昔日的“后进村”已蝶变为如今和谐成长的“幸福村”。“我们将持续深化共富实践,通过产业升级等方式,确保沙畈村的群众在安居乐业的同时,共享发展成果。”古建明说道。

  (记者卢晓飞)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