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华市区胜利街上,有一家名为“胜利蛋糕”的老店。从1997年开业至今将近30年的岁月里,它像一位沉默的时光守护者,用香甜的蛋糕和温暖的服务,串联起三代人的生活记忆。
一份糕点情怀的延续
胜利蛋糕的老板吴涌,与糕点的缘分早已深植于青春岁月。17岁时,他进入金华糕点厂拜师学艺,成为一名蛋糕制作工人。在那里,他深耕18年,将青春热血都倾注于糕点制作技艺的打磨中。凭借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与专注,他多次在省级比赛中有所斩获。
1997年,对吴涌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他下岗了,但心中对糕点的那份热爱并未熄灭,反而催生了创业的念头。“当时我丈母娘家在122医院附近,离胜利街很近,而且这里有四牌楼菜场,人流量大,感觉生意应该会不错。”谈及为何选择在胜利街开店,吴涌的回答带着几分生活的温情。
起初,店面仅有20多平方米,空间不大,却承载着吴涌对未来的憧憬。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店铺已扩展到100多平方米,两层楼的空间里,设置了零售区和生产区,店内弥漫着浓郁的烘焙香气。此外,吴涌还在义乌街、中心医院附近开了2家分店,让香甜的糕点味道得以在更多地方传递。
变与不变的品质坚守
走进胜利蛋糕店,回头客们总能在这里找到熟悉的味道。生日蛋糕是店里的招牌产品,而生日蛋糕的呈现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悄然发生着变化。
早年间,吴涌会将自己设计好的蛋糕款式制作成画册,供客户挑选,客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稍加改动。许多客人喜欢把生肖属相做到蛋糕上,让蛋糕更具个人特色。而现在,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客人们更多会从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上找到心仪的蛋糕图片,发送给店里的师傅,让师傅照着图片制作。
虽然蛋糕的款式设计在变,但对品质的追求始终未变。胜利蛋糕在材料的选用上,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吴涌说,最早做蛋糕时,用的是鸡蛋清和白糖,后来用上了植物奶油,而现在则选用更健康、口感更好的动物奶油。水果配料也从原来的黄桃、橘子等水果罐头,换成了新鲜的水果。每一次材料的升级,都是为了给顾客带来更好的味觉体验。
如今的胜利蛋糕店,有十几个技艺娴熟的师傅。他们传承着吴涌对糕点制作的严谨态度,用心对待每一份订单。无论是传统款式,还是紧跟潮流的网红款,师傅们都能凭借精湛的技艺,将其完美呈现给顾客。
串联时空的味觉纽带
吴涌说,胜利蛋糕店的客人,大多是街坊四邻,还有周边学校的学生。以前老五中、红军巷小学、胜利小学的孩子们,放学后常常结伴来到店里买面包。每天下午学校一放学,店里总是挤满了人,蛋糕面包也常常售卖一空。
“我们有好些客人是从小‘吃着店里的蛋糕长大的’。”吴涌说,前段时间,有位读书时就经常来买面包的顾客结婚,还专程来到店里定制婚礼蛋糕和甜品,并且给吴涌送来了喜糖,与他分享人生的喜悦。这样的故事,在胜利蛋糕店并不少见。
还有些时候,店里会走进一些三四十岁的客人,他们一进门就会感慨:“没想到这家店还开着。”这些都是小时候在这边购买蛋糕和面包的老顾客,如今可能已经各自搬家离开,但对胜利蛋糕的记忆却一直留在心底。每当这时,吴涌总会和客人们聊聊天,聊聊过去的时光,聊聊这些年的变化。在这样的交流中,那些关于蛋糕、关于童年的记忆也变得更加清晰。
老店长青的服务秘诀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烘焙市场,不少新兴烘焙店、私家蛋糕店喜欢用高档的装修、华丽的视频来吸引客流。胜利蛋糕的门店依然保持着朴素的模样:没有炫目的霓虹灯,只有一块简单的招牌,在宣传上也没有花太多的心思。吴涌没想把店做得多大,他更想为自己的客人提供周到、温暖的服务,就像一位一直都在的老朋友。
“品质、服务、人情味,缺一样都做不了这些年。”在吴涌看来,一家老店之所以长青,品质是根本,只有坚持用好的材料,做出美味的糕点,才能留住顾客的胃;服务是保障,周到细致的服务能让顾客感受到尊重和温暖;而人情味则是灵魂,它让这家店不仅仅是一个购买糕点的地方,更成为人们心中一个充满温情的记忆符号。
近30年的时光,足以让一座城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能够让一家小店沉淀下深厚的底蕴。胜利蛋糕店,就像胜利街上的一个温暖坐标,用不变的品质和温情,守护着人们的甜蜜记忆。(记者 王静姝)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